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
医者仁心
医生这个职业最崇高
——记甘泉县人民医院内一科主任张天华
张天华给病人查体
  通讯员 范筱霞
  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说,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而我们今天讲述的这几位医务工作者,她们都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并且不计较个人得失,每天为病人的痊愈、健康而努力着,一步一个脚印书写着她们无私的情怀和医者仁心。本期读本选刊了甘泉县三名最普通的医务工作者日常工作的点点滴滴,还原基层医务工作者真实的工作状态,以飨读者。
  “我非常热爱医生这个职业,虽然当初从医的选择有些偶然,但在我心目中一直没有什么比治病救人更崇高的职业了。”面对笔者的采访,甘泉县人民医院内一科主任张天华很平静地说。在临床一线从医13年,张天华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平凡的医疗工作岗位上,以自己高尚的医德医风、严谨的科学态度、创新的工作方法为人民的健康事业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为患者省钱的好医生
  1980年出生的张天华,2003年7月于延安大学医学院毕业,在甘泉县人民医院从事内科临床工作至今。
  与张天华接触,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她时刻为病人着想,带领全科室人员想方设法让病人看得起病、看得好病。“首先要用心,有心才有和谐医患关系,二要潜心提高医术,医生主要的任务是治病,三要为病人排忧解难,治病的同时还要少花钱,四要和病人耐心地去沟通,需要想病人所想的事情,沟通越多,隔阂越少。”
  只有拥有精湛的医术,才能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所以,张天华一到医院工作,便始终把坚持学习放在第一位,而且经常向老同志和有经验的同志请教。并积极参加各种学术交流会,注重新理论及新技术的学习,工作中特别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坚持从实际病例治疗过程中总结经验。经过几年的努力,张天华具有了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实际工作能力,对内科常见病的诊断和治疗有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并于2009年晋升为心血管专业主治医师。之后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进修学习一年,只要有机会就参加各种短期培训班和学术会议,熟练掌握了心血管常见病、多发病及急危重症的诊断及治疗,专业技术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2011年,她凭借优异的业绩,被破格提拔为内科主任,2012年内科分科后担任内一科主任。
  有一次,一位已在外院透析一年的患者来到肾内科,请求张天华替他修复已经堵塞的血管内瘘,以便他继续接受血液透析。张天华没有贸然答应他的要求,而是详细询问了他的病史,并为患者做了认真检查,结果发现引起患者肾功能衰退的病因是肾结核,若对症治疗,患者完全可以不用透析。当她把这一诊断结果告诉病人时,病人一脸疑惑,甚至责怪她不负责任。张天华认真地对病人说:“我可以为你继续透析,但是你想想,我们为什么到手的钱不赚而要你选择药物治疗?因为你不需要透析!”病人怀着疑虑答应了,没想到一个月后,这位病人健步走出肾内科,甩掉了透析的包袱,重返工作岗位。
  作为一名在临床摸爬滚打多年的医生,张天华深切体会到,为病人提供最经济的治疗方案,不仅是对患者的关爱,也是对国家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支持。就这样,在她的带领下,肾内科一度成为“很穷的科室”,医生的奖金收入最少。后来,良好的口碑和优质的医疗服务为他们科室吸引来大量的病人,通过高强度的工作,医生的奖金收入也获得稳步提高。
  以身作则奉献者 
  张天华担任内科主任以来,她不骄不躁,始终保持为工作、事业努力奋斗,以更加谦虚和务实的精神投入新的工作。
  “她自参加工作以来,每天回家都很晚。”张天华的丈夫说,“她总把患者放在第一位,对家反而关心得不够。但她常说,病人看病都是要紧的事,家里的事扛一扛就过去了。”
  前不久,有个张天华的老患者来就诊,咳嗽又抽筋。这次,张天华发现,女孩咳嗽不严重,但身体颤抖得厉害。“这病不是肢体疾病,而是心病。”张天华告诉陪女孩来看病的父亲。她一边握着女孩的手给她按摩,一边跟女孩说话,让她放松下来。“别紧张,你没生病,心里有什么事告诉阿姨……”当她了解到女孩父母离异、父亲常年在外打工等情况,她就劝诫女孩父亲尽早回家陪在女儿身边,帮孩子度过心理疾病期。后来,这位父亲听从了张天华的劝诫,回到了女儿身边,他的女儿也在康复中。
  张天华在认真做好行政和管理事务的同时,坚持在临床一线工作,担任值班,每天查房、看门诊病人,几乎每天晚上都要到科室加班。在她的带领下,该科室全体人员有困难自己克服,默默无闻、无怨无悔地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而且自张天华上任以来,全科未出现过医疗差错,没有发生一起医疗纠纷。
  她经常是从早上8点开始一直到医办室忙碌着,有的时候连午饭都顾不上吃。她常说:“病人奔波劳累找我看病,我没有理由让他们失望!”有一次出门诊,已经下午一点多了,她还没有吃午餐。有位患者买了一个盒饭给她说:“张主任,您这么辛苦,我也帮不上什么忙,就在楼下帮您买了一个盒饭,您先吃一口吧。”张天华谢绝了。
  有关心张天华的病人问她如何协调生活与工作的关系,她说:“我的工作就是我的生活。当医生就意味着把心交给了广大患者。”有一次,在十分紧急又没有设备的情况下,为了抢救一名药物过敏突发性休克的患者,张天华毫不犹豫地冲上去,口对口吸出病人口腔中的呕吐物,为患者赢得了抢救时间。
  十三年青春年华,十三载耕耘奉献,张天华以一名普通医务工作者的无私情怀,用自己的精湛技术,把爱和温暖撒向每一位患者,一步一个脚印地书写着一名医生对医疗事业的忠诚与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