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水岸,这个富有诗意名字的村庄,这个黄河与延河交汇处的村庄,一直与我所在的单位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我却几经错过。凉水岸在时光的发酵中,像一块巨大的磁石一般,深深地吸引着我去一睹她的神秘面容。终于,在初夏的一天,我循着崎岖山路,穿越雾锁高原,姗姗前去。
汽车转了一个弯,下坡,嘎的一声停住了。在我看见黄河的刹那,我已脚踏凉水岸,朝阳已跳跃在河面上,阳光中的村庄就像一幅收藏了几代的画卷,静谧的村庄、古朴的院墙、原生态的窑洞、神秘的阁楼、空寂的小道、古老的大槐树、沧桑的戏台……在满山的花椒香气中徐徐展开,一下丰富了一个江南水乡女子对黄河沿岸古村落的想象。
当我穿过那古朴静谧的乡村小道,与那些早出晚归的乡民插肩而过时,“来了”,一声平静自然的招呼,仿佛我只是一个出门游玩归来的孩子。愣了一下,亲切的暖流随即溢满周身。这个坐落在如此著名的两河交汇处的村落,并没有像大多数的两河交汇处那样的地广人稠、喧嚣繁荣,而是如此波澜不惊的在历史的风云中,依然用她亘古不变的表情迎接着我这个迟到者,让我无限感动。
凉水岸就这么安安静静地躺在黄河与延河交汇处,与天尽头相望,与山西平渡关相对。我在这个被时光侵染的古村落里徜徉,领略古朴斑驳的传统建筑,感受热闹红火的民俗演绎,聆听村主任激情四溢的旅游设想,还有那从时光深处弥漫开来的历史幻想,耐人寻味的神秘传说……这些独特的影像就像历史的活化石,在阳光中释放着瑰丽闪耀的光芒,吸引着我在时光的隧道中一探究竟。
也许,当年的凉水岸也仅仅是土窑八九座,村民十来家,因了两河交汇冲出的平缓河滩,千百年来,成为秦晋峡谷中游一个重要渡口,过往了无数商贾游民;因了抗日战争时期,凉水岸天然的防御屏障成了陕甘宁边区的东大门,演绎了多少英雄故事……山村在历史的更替中,经历了无数的繁华和落寞,沉淀了多少风起和云涌。看着那几近废墟的戏台,我仿佛依稀看见当年凉水岸繁华的街圩交易场面,那抑扬顿挫的蒲剧余韵绕梁,那大槐树下的关帝庙还香火不绝。观半山随处可见的原生态的土窑洞镶嵌在黄土高原的褶皱里,就像散落在大山里的一个个珍宝,神秘而高贵。让我一下感知了历经奔波和失望的萧军在投奔延安经过凉水岸时看见这“碉堡样子的房屋”时升腾起来的希望。不知不觉,我已来到了保护完整的河防办事处遗址,钻进了依山开凿的防空洞,从猫儿眼里,想象当年河对岸炮火连天、子弹横扫的战争岁月,我想当年奈何不了的不仅仅是这道固若金汤的防线,更是人民当家做主的呼声和民心吧。
循着小路,我一路向东,迫不及待地直奔黄河。路遇河滩,芳草萋萋,碧野茫茫,仿佛在对我们述说着大禹治水和黄河仙子的美丽传说。我们赞叹大禹的智慧,更缅怀黄河仙子的善良,猜测着哪条路是他们走过的,哪块坡是他们歇过的。踏过一片嶙峋的石林后,我终于看见了传说中的“延河入黄口”。眼前的黄河一改奔腾呼啸的常态,是你无法想象的安宁;一改混沌黄浊的原貌,成为让人惊讶的涓涓清流。她就像一位坚强有度的母亲在迎接荣归故里的孩子一样,卸下所有的武装,轻轻地、温柔地把历经了13年峥嵘岁月的延河揽入怀中,唱着儿时的歌谣,轻轻抚掉他一路的委屈、一路的艰辛、一路的沧桑……这博大的母爱,一下湿润了一个游子的眼眶。
我掬起一捧水,敷在脸上,透心的凉快,似洗净了一路的风尘。我坐上了村民自制的小木船荡漾于黄河,就像梦中躺在妈妈的怀里一样。
原以为,这样的机会会随着凉水岸旅游项目规划实施而增多,会随着延黄高速公路的通车而加快,到时,一个繁华热闹、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留得住乡愁的古渡村庄很快会从历史中真正向我们走来,我也许还会带着儿子呼朋引伴一起重温凉水岸的独特记忆。然而,前几天,当听说黄河古贤水利枢纽工程即将在这里实施,我却忽然有些担心,担心这个曾经让许多人留恋的凉水岸,会否变成一个再也回不去的地方。
谢宇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