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
食材有了“身份证” 舌尖安全有保障
●子长县食药监管部门工作人员检查食品质量
  进入伏天后,子长县秦晋风味食品公司生产的“刀刀碗饦”销路也越来越好。公司负责人魏丽每天天还未亮,就匆匆地赶到加工车间,开始一整天的忙碌工作。她在制作、包装碗饦的同时,总不忘叮嘱员工:“不管给哪个商店送货,可一定要记得给人家把‘一票通’开上。”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尤其是豆芽、豆腐以及凉皮等餐桌上最常用的食材是否安全,更是广大市民关注的焦点。针对小作坊长期以来存在的监管难题,近年来,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创新体制机制,紧紧抓住市场监管这个“牛鼻子”,于2015年在全市范围内推行了“一票通”制度,使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
  在该县人人家时代购物广场,店长王淳向记者展示了“一票通”票据。记者看到,不论是食品生产企业、食品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数量、单价、金额,还是交货人、生产企业公章及购货单位名称、地址、联系方式、收货人,都在“一票通”中一目了然。票据的背面还附着商品来源地的营业执照和审查登记证的复印件。
  说起“一票通”的好处,王淳也是赞不绝口:“‘一票通’帮我们从源头上杜绝了食品安全隐患。比如进货时,如果商家出示不了这个票,说明他的商品没有通过食药监管部门和其他部门的监管,那我就会质疑商品的质量问题。”
  “有了‘一票通’,我们就能一目了然地看到这些豆芽、豆腐是哪里生产的,卫生条件过不过关,买东西很放心。”市民刘湘每次来该超市购物,都会习惯性地看看张贴出来的票据。
  据悉,我市在推行“一票通”时,明确规定票据需“统一格式、统一编号、统一管理”,要求凡是通过整治验收许可或备案的小作坊产品在进入销售环节时,都要附有食药监管部门监制的“一票通”票证,使“一票通”成为合格小作坊产品的市场通行证。各县(区)在对小作坊实施监督检查时,除了检查小作坊的生产条件、食品安全制度建立情况及执行情况外,还要重点检查“一票通”执行情况,真正做到小作坊产品销售“货随票走、票货一致”的溯源机制,保证小作坊产品货物来源可循、去向可查。
  “‘一票通’的设立,实际上形成了一个倒逼机制,通过索证索票,倒逼那些没有整治合格的小作坊,主动到我们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来进行申请取证,凡是达不到技术规范要求、无法提供‘一票通’的黑作坊,一律责令其退市,促使守法从业者赢得市场收益的主动权。”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调研员李聪杰说。
  据悉,2016年,全市取缔整改后依然不达标的小作坊有90余家。截至目前,全市取得经营许可的小作坊由去年的800余家,上升到的1233家,圣地人民“舌尖上的安全”保障水平得到了全面提升,我市“一票通”这一创新做法已在全省推广使用。
  本报记者 惠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