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17年09月23日
乐在乡村
山野老农
  忽然有一天,不由自主地将自己的网名改为“乡野老农”了。这倒不是因为我的年龄已大,也不是因为经年工作、生活在乡村的缘由。确切地讲,是因为我出生在农村,工作生活在农村,我的根脉在农村的缘故罢了。
  农村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依然像儿时记忆里那般亲切。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依旧像我的父辈、兄弟姐妹们一样憨厚、朴实、善良、勤劳,可亲而可爱。换句话,如果说什么还能串起我们对乡村的记忆,勾起我们对儿时美好生活的回忆,还能重温当年的乡土气息,人与人之间充满的真情和友善,还能记得住滴滴乡愁和温情的话,那就是乡村。
  小的时候,由于家里穷,条件差,我整日吃苦受累,早早厌透了山里的生活,一门心思想着山外的精彩世界,于是便使劲地读书学习,想着有朝一日跳出农门,离开穷山沟。小时候,我们常常饿着肚子,多少天在菜饭里都见不到一丁点的荤腥,母亲好不容易积攒下的几颗鸡蛋,少量的面粉,省之又省的一块腌腊猪肉都被村上派饭来的下乡干部一顿吃了。那时,我双手紧扳着门扇,看着客人端坐在炕头上,吃得津津有味,我就馋得直流口水,心里还不断地祈祷:剩下几口让我也尝尝吧。那时公家人受到的优待,让我立志将来也像他们一样有出息。
  那个年代,我的父辈和众多的父老乡亲都是老实巴交的苦焦农民。国家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大家分到的土地多了,粮食产量增加了,大家都很满足于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娃娃热炕头的田园生活。在他们朴素的思维里,只有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年四季周而复始、一门心思地在干涸贫瘠的土疙瘩里刨食,才是务正。他们只求有个风调雨顺的好年景。他们热心、好客,即使上门来的乞讨人员,大家都会让他们吃饱、拿上。
  农村人自有农村人的乐趣,他们春播、夏锄、秋收、冬藏,虽然把艰辛写满脸上,但是却在土地中不断找寻乐趣。九十年代末,家乡人民实施了退耕还林,天蓝了,山青了,种地的也少了。乡亲们从广种薄收的超负荷劳动中解放了出来,精耕细作,日子也过得自自在在。慢慢地,城里高楼大厦中住腻了的市民也情愿回到农村来体验农村的生活,呼吸呼吸农村的新鲜空气,品尝农村天然的山野菜,这也倒成了当今城里人的一种生活渴望。我时常想,在当今城里人已厌倦了高楼云集的城市生活的时候,乡村那一片蓝天白云,山清水秀的田园生活何尝不是他们追逐的另一个天堂世界?于是,在这个时候,我总能回想起,也时刻能在我的工作生活环境里见到犹如陶渊明笔下世外桃源的生活场景。有几间土屋,屋前屋后种几畦小菜,养几只鸡,一只狗,两头猪,几只小羊,种几棵桃树、梨树。每到春季,桃红柳绿,秋季瓜果飘香,鸡犬相闻。冬季来临,一家人围坐在炕头,温一壶老酒,老小相聚,共享天伦之乐的场景,该是一种怎样的人间欢愉呢。这种生活会使人忘却一些尘世的烦恼,尽享人间温情。
  其实,这样的生活场景我每每都能看到,也能体悟到。因为我的工作和生活就在乡村。农民的生活习俗虽然已随着社会的进步慢慢改变着,但是,农民从骨子里体现出的善良和朴实却始终没有改变,他们的热情、好客、勤劳却永远镌刻在我的记忆里。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那山,是我看得见,也永远记忆在心的父辈们耕耘的土地;那水,是一弯细细的小河,清澈透底,干净得能随时饱饮,能清洗身子的滑润的溪水;那乡愁就是充盈了我儿时满满的记忆的辛勤劳动,就是父母在硷畔上呼儿唤女吃饭的甜润嗓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