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17年11月28日
网格监管,拧紧食药“安全阀”
——探寻食品药品监管的“子长模式”
  通讯员 李晓军
  食品药品监管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作为延安市人口规模仅次于宝塔区的子长县,2200多家食品药品经营企业单位,在为全县27万百姓提供服务的同时,也给该县的食药监管工作带来巨大压力。
  为了筑牢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的牢固防线,2014年9月,子长县开始开展食品药品网格化监管工作,在健全机构、强化保障的基础上,将全县划分为4个一级责任区、12个二级责任区和48个三级责任区,制定监管网络图,分户到人,逐级夯实片区人员的监管责任,取得显著效果。
  2015年9月16日,全省推进食品药品网格化监管现场会在子长县召开。会议主题明确指出,要认真总结推广子长县经验,着力推进全省网格化监管工作。
  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要切实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加快建立科学完善的食品药品安全治理体系。如何将“四个最严”的要求真正落到实处?子长县的“网格监管”提供了一种答案。
  落实政府责任 强化食药监管保障
  子长县是延安市的人口大县,24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着27万多百姓。人多了,日常生活中对食品药品的需求也就比较旺盛。据统计,全县共有药品经营使用单位365家,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户)1864家,其中食品生产小作坊83家,食品流通企业987家,保健食品经营企业39家,餐饮服务经营企业755家。
  “县委、县政府对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工作一直非常重视。”11月10日,子长县委书记谢延明在接受采访时说,一方面,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对食品药品的安全越来越重视。另一方面,现实生活中,假冒伪劣食品药品侵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事件仍屡有发生。另外,子长县人多,各种红白喜事、民间宗教活动也比较多,如果没有强有力的监管措施,在食品药品安全方面很容易有漏洞、出问题。“所有这些,都决定了我们必须通过政策、法律、行政等措施,加强食药监管力度,最大限度地保障群众健康。”
  为了切实履行好“地方政府负总责”的要求,子长县委、县政府从健全监管机构、配强监管队伍着手,加大人、财、物的投入,保障食品药品监管工作有效展开。
  “在新一轮食药监管体制改革中,我们成立了县食品药品监察大队、食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公安局食品药品犯罪侦查大队,并在下辖的10个乡镇都设立了食品药品监管所,按照乡镇辖区人口万分之三的比例配置了工作人员。目前,全县食品药品监管系统共有97人。”子长县食药监局党支部书记武占斌说。
  此外,子长县还在全县358个行政村确定了358名食品药品安全协管员,定期报告辖区内食品药品方面的信息和协管情况,并协助做好食品药品的监督管理和农村集体聚餐管理。
  与此同时,子长县一次性投资183万元,为各乡镇监管所高标准的配备了执法装备、办公设施。在余家坪镇食品药品监管所,笔者看到,执法车、快检箱、试剂冷藏冰箱、执法记录仪、照相机、摄像机等执法装备一应俱全。该所所长郝二小说:“这些装备为我们公正执法、准确执法、文明执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推行网格监管 夯实食药监管责任
  在充实了队伍、完善了设备之后,子长县开始推行“定片定区、定岗定责、定人定位”的网格化监管模式。
  “网格化管理实际上是我们原来在社区管理中推行的一种管理模式。由于人员责任、地域责任、工作责任都很明确,所以效果非常好。食药监管体制改革开始后,我们决定把这一模式也引入到食药监管工作当中。”子长县委副书记、代县长雷兴平说。
  按照层级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子长县将全县划分为4个一级责任区、12个二级责任区和48个三级责任区,制定监管网络图,分户到人,逐级夯实片区人员的监管责任。一级监管责任人为县食品药品监管局机关,局长为总负责人,具体责任人为副局长、纪检监察员、食安办副主任和监察大队大队长;二级监管责任人为县食品药品监察大队副大队长和乡镇食药监所所长;三级监管员为县食品药品监察大队和乡镇监管所执法人员。
  食药监管的三级网络,再加上遍布所有行政村的358名食品药品协管员,共同构筑起了一张“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覆盖全县”的食品药品监管大网。
  “我们从人员规范、片区划分、层级管理、任务分解和目标考核等5个方面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制度,明确了各级人员的监管职责,保证每条街道和每名网格监督员都能一一对应,并将监管人员信息一律上墙公示,主动接受社会监督。”武占斌说。
  刚20岁出头的高帅就是一名网格监管员,负责辖区20个行政村30余家食品药品单位的监督、服务工作。他说:“我给每家单位都建立了完善的档案,有大型群众聚餐活动的时候我也要去检查指导。每个月,我还会和相邻片区的网格监管员一起对所有食药单位巡查一遍。另外,帮食药单位免费代办食品流通许可证、餐饮服务许可证等也是我的职责之一。”
  面对繁重的监管任务和食药安全形势,监督考核是推动工作落实的有效手段。为此,子长县出台了详细的《网格化监管工作考核办法》,并将考核结果作为评优评先、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目前,已有8名工作成绩突出的网格监管员得到提拔重用。
  实施效果明显 食品安全不留死角
  在网格监管模式全方位、强有力的监管之下,子长县成绩斐然。据统计,今年上半年,该县共指导规范餐饮单位475家,停业整顿13家,督促整改85家,解决了餐饮店不规范问题,取得了“小”餐饮“大”监管的良好效果。同时,在今年全省开展的“飓风行动”中,子长县取缔无证生产桶装饮用纯净水黑水厂1处,查封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豆芽作坊3家,立案调查非法销售过期食品违法案件4起,有力保障了广大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网格监管模式对曾经是监管空白区的农村集体聚餐也做到了有效监管。据了解,子长县实行的是农村集体聚餐报告登记制度,如果农村过红白喜事或庙宇聚餐,承办者首先要填写《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报告登记表》,由本村食药安全协管员与承办者签订《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承诺书》,并报告给所在地食药监所。如果就餐人数在200人以内,就由本村的食药安全协管员进行现场指导;就餐人数在200人以上者,则需要所在地食药监所网格监督员进行指导。而指导人员需要提前一天对聚餐活动所用食品原料的采购、储存、加工及厨师健康状况、环境卫生、加工设施等现场检查,并填写检查指导意见书,对存在的食品安全隐患提出整改意见。前不久,寺湾村食药安全协管员石金银就在一次庙会集体聚餐现场指导过程中,及时发现食用盐被错购成了亚硝酸盐,从而避免了一起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延安市食药监局副局长闫彪说,食药工作中基层监管难度最大,而子长县网格化的监管模式,使得食品安全不留死角。“每次来子长检查,都能感觉到有明显的效果。”
  “网格监管实际上就是落实责任。有了成绩是你的,出了问题也是你的,没有了互相推诿的空间。从这一政策开始实行到今天,全县没有发生一起大的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子长县的食品药品基本可以放心食用。”谢延明说,“下一步,我们重点是要增强网格监管员的业务能力,提升服务水平,以便更好地保障群众的食品药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