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0版
发布日期:2017年12月21日
“校园污水处理装置及技术”获“三创”大赛普通组三等奖
  本报讯(记者 董新银 通讯员 秦若桐 白晓娟)近日,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秦若桐的创新成果“校园污水处理装置及技术”荣获延安市第五届“双丰杯”大学生创意创新创业大赛普通组三等奖。
  水资源匮乏,影响着城市的发展,城市核心单位高校因人口密度大,是水资源消耗大户。教育部公布2016年全国高校名单共2879所,在校人数超过3000万人,每位学生每天消耗125L水计算,每年消耗数亿吨水资源,相当于太湖淡水储量为44分之一的水量。而高校对污水基本未进行处理和循环利用,由于高校污水性质特殊,特别是实验室污水含有毒有害的物质,直接排入污水管网,会腐蚀污水管网,进入污水处理会对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产生伤害,影响污水处理效率。
  据了解,延安职业技术学院秦若桐的创新成果“校园污水处理装置及技术”是通过对校园污水种类进行分析研究发明的一种校园污水集约化处理装置和方法。该项目被延安市列为科技成果项目。其核心是对校园中的各种污水种类进行分类前处理,再将其进行集中生物化学膜处理,最后将处理达标的水用于园林灌溉、冲洗厕所、马路清洗等。不仅解决了校园污水造成环境污染问题,还减轻城市污水管网和污水处理厂的压力,实现了污水循环,节约了水资源,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经济效益非常明显。
  据悉,延安职业技术学院,有8000名师生的高校,每天消耗1000吨淡水,一个月3万吨,一年将尽30万吨水。每吨水3.5元,每年教师学生共消耗水费105万元。如果该校采用此方法,加上处理成本,每立方米1-1.5元左右,一次投资150万污水处理装置,第三年就可以收回成本并开始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