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
怀念父亲
文/康海玲
    那时的我们都觉得父亲很“无情”,如今,回想他对我们的严厉,觉得真的是一笔财富。他让我们知道做人要有底线,为人要有胸怀。
  很多次,双手放在键盘上,想以文字的形式来表达对父亲的思念,可每次都因溢满眼眶的泪水和颤抖的心情而无法继续。如今,父亲离开我们已经十多年了,曾经一度不敢触碰的话题也在慢慢适应和接受,可我们对于父亲的那种怀念却丝毫没有减退。
  父亲身材高大威武,目光中透着严肃和冷峻。我们姊妹五个,没有兄弟。父亲从小严格要求我们,希望我们一定比男孩要强。幼年时候,父亲常年在外工作,一年也见不了几面,只有过年的时候,他才会带着一家人的年货回到老家的小山村。每次我们都会怯怯地藏在母亲的身后,不敢近前和他说话,更别说撒娇,除夕晚上,我们一家人围坐在热乎乎的土炕上,分享着甜甜的糖果和点心,我们姐妹羞涩地回应着父亲对学习、生活的问候,在父亲慈爱的目光中,我们姐妹与父亲不再有生疏感,都抢着汇报自己的成绩,也慢慢靠近父亲,偎依在他身上。短短的假期里,父亲会带领我们姐妹去拾柴火,假期结束,硷畔上的柴垛码得整整齐齐,家里的水缸也满满的。父亲离家了,我们姐妹含着泪花,依依不舍地与他道别。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直延续到我十岁那年,这年我们全家随父亲搬迁到公社,那时的父亲常常骑着自行车下乡,挽着裤腿和农民一起劳动,他与农民打成了一片,对我们约法三章:不准搞特殊,不准比吃穿,不准靠别人。接下来的好多年,我们一直跟随父亲辗转几个乡镇,虽然日子艰苦,一家人在一起无比幸福。
  到了1983年,由于父亲工作表现突出,被提拔为县级干部。之后父亲的工作比以前更忙、更辛苦了,虽然生活、工作条件较之前有很大的改善,可他依然过着勤劳简朴的生活,依然是以群众的利益为最大。1998年,父亲光荣退休,可他一天也没有闲着,从繁忙的政务工作又投入到关心老年人、关爱未成年人的工作当中去。他义务组织老年人举办各种活动,协调资金带领老年人外出参观、旅游,给老年人定期检查身体;资助多名贫困儿童上学,深入学校、少管所等地义务给孩子们讲法律常识,讲革命传统,就在他生命最后的日子里,依然拖着已经很虚弱的身体,在延安四八烈士陵园的冷风中站了一个多小时,为上千名小学生作革命传统教育报告。
  父亲辛劳一生,受人尊敬。与他一起共过事的人,都既怕他又尊重他。作为子女我们也有同样的感受,即使后来工作了,结婚了,在父亲面前依然有那种“怕”的感觉。那是因为父亲在工作中说一不二,从不做违背原则的事。然而在父亲严厉的面孔后透着对儿女的柔情,每逢节日,父亲都提前督促母亲置办各种食物,早早做好准备,等到一家人齐聚一起时,他会拿出自己的藏酒,与女婿们分享,也只有在那个时候,他会像孩子一样嬉笑,甚至会“耍赖”。家里没有男孩可能是父亲这一生的遗憾吧,从小对我们的严加管教就是希望我们在之后的人生中像男人一样强大,对待女婿胜过儿子的态度也表明了他对子女无限的疼爱。那时的我们都觉得父亲很“无情”,如今,回想他对我们的严厉,觉得真的是一笔财富。他让我们知道做人要有底线,为人要有胸怀。
  父亲一生心系他人,疼爱子女,孝敬长辈,可唯独没有照顾好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