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
瞧瞧延安苹果的“真面目”
    ●1月17日,记者在洛川县顶端果业生产车间采访。本报记者祁小军摄
  本报记者 雷荣 贺卓 通讯员 侯宝军
  1月16日至17日,由中宣部组织的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主题采访活动来到延川县、宝塔区、黄陵县、洛川县的果园地里,与果农聊农话、拉家常。
  正值寒冬,但果农们却闲不下来,正在果园里修剪果树。见此情景,记者们纷纷架起摄像机,按动相机快门,记录果农忙碌的身影。
  “您家有多少亩果园?”“政府给你们提供技术服务吗?”“一亩果园需要投入多少人力?”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新闻中心记者程昱对果园特别感兴趣,和果农聊了很久,还生怕记不清楚,特意留下了果农的电话,待后续核实完善采访内容。
  “一位老果农说他种了二十多年苹果,以前没技术,收成不好。这两年政府提供果园管理技术,教他们怎么种出来的果子更大、更甜、更好。通过学习新技术,他家现在的果园收成好了很多。”程昱说,“亲身走进果园,跟果农交谈后,我觉得延安的苹果产业老面孔有了新气象,现在的果农有了新思想,我相信会给这一传统产业带来新变化。”
  洛川苹果驰名中外,许多第一次来洛川的记者们早就按捺不住急切的心情,想早点一睹芳容、一品其味。在洛川美域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一条世界上最先进的苹果电子分选线让记者们大开眼界。自动、快速、准确分选,不仅降低人工成本,还大大提高苹果分选标准化水平。
  “我觉得延安的苹果产业跟我们湖南的蜜桔、柑橘产业是一样的,可以在深加工上再做文章,丰富产品内容,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真正成为老百姓的脱贫致富产业。”湖南广播电视台记者唐凯说道。
  “这些都是可以带皮吃的苹果。”该公司董事长薛云峰指着公司的主打品牌向各位记者推荐,记者们吃完一块再吃一块儿,对苹果口感赞不绝口。
  王翠丽是一名苹果销售商,在邮政人员的技术扶持下,她在“邮乐购”上开了一家网店,坐在电脑前就把自己种植的苹果销售到了全国各地,不仅方便快捷,还延长了销售期,收入也增加了不少。在黄陵县隆坊镇苹果交易中心,见到正在电脑前处理订单的王翠丽,记者们立刻将她围在中间,你一言我一语地采访起苹果网络销售情况。
  “苹果网上销售得好,但是质量出了问题怎么办?”《农民日报》记者裴逊奇一直心存疑虑,在苹果交易中心,听过隆坊镇镇长马康宁的介绍后,他找到了答案。
  “为了保证质量,我们实行质量追溯体系,给苹果‘上户口’。对精心挑选出的苹果进行礼盒包装,盒里面放三个绿色食品证书、经营许可证、销售公司的营业执照,消费者扫描盒子外部的二维码,就可以查到这颗苹果的所有信息。”
  “现在延安苹果的产量已经很高了,果品的口感、色泽、品质也挺好,受到了大家的广泛认可。更让我感到可喜的是,果农对延安苹果的品牌意识越来越强,品牌营销正在发力,体现出延安苹果产业的新变化。”裴逊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