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
“三变”改革红利多 民俗文化底蕴深
    ●1月17日,在安塞南沟村村支部大院里,村民高兴地排队领取企业养老金。    本报记者刘阳摄
  本报记者 李星棋 思博海
  1月17日,由中宣部组织的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主题采访团走进安塞区,深入采访“三变”改革和民俗文化。
  安塞区高桥镇南沟村通过“支部引领、村企共建、群众参与、合作共赢”模式,探索推进“三变”改革,使全村农业生产增效、农民生活增收、农村生态增值。
  10点15分,记者们来到了南沟村党支部,看到村民们正在排队领取企业养老金和务工费,记者们纷纷拿出手机和相机,将这一温馨画面记录下来,并与正在等待的村民聊了起来。
  “第一次见到企业为村民发放养老金,看到村民们脸上露出的开心笑容,我感觉到农村‘三变’改革确实给农民了带来了很多实惠;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是农村一种很好的发展方向,有利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要坚持不懈地搞下去。”《光明日报》总编室编辑王丽媛说。
  12点,安塞区城南3公里处的冯家营民俗文化村锣鼓喧天,几十名鼓手头戴羊肚子手巾、腰系红色腰鼓,踏着鼓点从山坡上舞动起来,打腰鼓的有四五岁的孩子,有30岁左右的壮年,也有60多岁的老人,鼓手们不断变换动作、变化阵型,表演热情洋溢、生动有趣,记者们纷纷拿出手机相机拍照,不到五分钟的表演响起了好几次热烈的掌声。
  除了腰鼓,民歌手、说书匠也纷纷登台演出,农民画和剪纸艺人当场创作出生动的农民画和精美的剪纸,令记者们啧啧赞叹。
  新华社记者姜子炜高兴地说:“这些非遗表演特别精彩,不管是腰鼓、剪纸还是曲艺、民歌、农民画,都各有特色,是陕北风俗文化的精华,希望进一步加大保护和推广工作,让更多的人欣赏到如此优质的文化表演。”
  北京电视台记者朱虎说:“节目特别精彩,让我感觉这是一个文化底蕴很深的地方;建议下一步在文化传播上再下功夫,充分发挥老艺人的传带作用,让更多本地的年轻人学精学深这些文化元素,通过不断创新,以公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推广这些文化元素,把小文化逐渐做成大产业。”
  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记者曲长缨谈道,文化节目很精彩,下一步建议在宣传上下大功夫,鼓励艺人积极参与各种有影响力的文化节目,把文化元素更紧密地和日常用品、精美礼品等结合起来,让更多的人感受到这里的文化元素无处不在,文化影响力无处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