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精准扶贫的延安路径
依托山水资源 激活生态宝藏
——洛川县发展林下生态产业探索生态扶贫新路子
贫困户正在加工生产菌棒
  通讯员 胡选强 冯妮娜 本报记者 朱佳雨
  “由于川道峡谷地带光照少、湿气重,难以承载我县苹果产业的致富快车,所以咱们就在黄连河村建设了林下生态产业园,通过土地流转、资金入股、联合养殖、劳务创收等方式带动群众致富。”近日,记者在洛川县黄连河林下生态产业园区见到洛川县林业局局长张晓勇,谈起发展林下生态产业带动川道群众脱贫致富时,他如是说。
  黄连河林下生态产业园位于洛川县土基镇黄连河村,距县城48公里,总投资650万元,占地面积为200亩,位于其辖区的黄连河林区以刺槐、油松、山杨、侧柏树种为主,生活着野猪、野鸡、野兔、梅花鹿等野生动物,区域面积24万亩,林木总蓄积12.6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45.31%,是生态宜居宜业宜游宜养的绿色宝库。近年来,洛川县林业局在黄连河林场通过扶持发展林下生态产业,探索出一条生态扶贫的新路子,带动川道群众脱贫致富。
  “三变”改革创造无责任底薪
  脱贫攻坚开展以来,洛川县林业局依托黄连河林区丰富的生态资源,以农村“三变”改革为契机,注册成立三秦森工林业食用菌有限责任公司,通过发展“林——菌——禽——渔”的综合性立体循环经济,先后辐射受惠贫困户达124户2928人次。
  据三秦森工林业食用菌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李新安介绍,该公司按照自愿有偿的原则,采用“191”和“151”模式,吸引58户群众(其中贫困户36人)入股公司,并签订合同,定期折股分红,保证可持续增收。即针对35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将35万元的专项扶贫资金以每户1万元的股金入股企业,每年向贫困户固定分红1000元。同时,企业先后吸纳24户群众以117亩土地经营权入股,每股每年流转费为1000元,其中900元的分红直接给农户,100元用于发展村集体经济,流转入股年限为15年,既促进了群众增收,又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
  田福财是土基镇黄连河村的贫困户,今年70多岁,家有6.7亩地,他先后做了心脏瓣膜和腰椎间盘突出手术,基本上干不了活。按照一亩地每年900元的分红,田福财一年下来就能领取6030元,年初就领取了2680元无责任底薪,剩余的到年后领取。“没有任何风险,可以说不管公司经营好坏,我今年都可以脱贫了。”贫困户田福财乐呵呵地说。
  此外,2月份,公司还对首批土地入股的19户群众进行初次折股分红,户均增收3600余元。
  联合养殖激活扶贫“造血”细胞
  “5月初,我与公司签订养殖协议,公司给我提供300只鸡,既不用担心防疫,又不愁售不出去,我只要喂好鸡就行了,真是旱涝保收呀。”黄连河村贫困户侯双民说。
  “我们与贫困户联合养殖的原始固鸡体格小、用食少、肉质好,300只鸡,扣除鸡饲料等基本投入,6个月后保底回收,可至少获得纯利润9000元。”李新安补充说。
  目前,企业与贫困户主要有两种联合养殖方式,一种是企业向贫困户以4.5元每支的价格提供不定量的食用菌棒,并给予全程的技术指导,贫困户进行独立养殖,最终可由企业统一保底回收。另一种是向贫困户免费提供技术指导和鸡苗,贫困户经过半年的养殖后,企业以公鸡每只68元、母鸡每只100元的价格保底回收,若贫困户不愿返回,只需支付给企业每只20元的鸡苗费,并以一元每枚的价格回收鸡蛋。
  “企业+贫困户”托起群众致富梦
  “干完自家果园活,我就会来这里打工,离得特别近,5分钟就到产业园,采摘蘑菇,干些杂活儿,没有任何难度。去年,零零散散在园区打工,就赚了近3万元。”提起去年的经济收入,黄连村的贫困户王玲笑得合不拢嘴。
  洛川三秦森工林业食用菌有限责任公司坚持农企利益联结机制,按照公司与农户的合作协议,入股企业的农户,特别是贫困户可优先到园区务工创收,去年吸收35户贫困户在企业务工,年人均增收1万余元,由此带动35户群众在家门口就业。
  按照“企业+贫困户”的联结模式,今年第一季度,该公司雇用贫困户以12元/小时或90元/天的工资为企业生产食用菌棒,仅此一项用工活动,就带动贫困户人均增收3000余元。
  洛川县林业局以黄连河食用菌暨特色养殖产业示范培训基地为载体,通过扶持发展林下生态产业,探索出一条“洛川模式”生态扶贫的新路子,带动川道群众脱贫致富,激发了当地群众的内生动力,同时吸引了富县、延长、宝塔区等兄弟县区来此学习取经。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做大做强林下产业,创造更多的机会,让更多的贫困户受益。”张晓勇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