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我们在村上
村里来了驻村工作队
——甘泉县委宣传系统扶贫工作纪略
    ●驻村工作队干部入户走访
   通讯员 范筱霞 本报记者 李星棋
  “县宣传系统包村干部鼓励我种香菇,现在收入一天天多起来,讨媳妇也不再是梦想了。”6月9日,30岁的甘泉县新庄科村村民王喜军站在自家的香菇大棚里激动地说。自从县委宣传系统包扶以来,该村打通了“最后一公里”服务渠道,村里的文明程度不断提升,村民精神面貌有了很大改观,脱贫致富的渠道也越来越多。
  打通“最后一公里” 村风村貌变化大
  新庄科村位于桥镇乡政府西1.5公里处,甘志路穿村而过,区位优势明显,辖3个村民小组,全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56户200人,在册贫困户17户35人。为了改善该村现状,县委宣传系统的驻村干部们长期驻扎在村内,从春天到冬天,从田间地头到村委会大院,随处可见驻村干部帮贫困户的身影。
  3月5日,新年刚过,驻村干部县委宣传部白涛、文明办高源、通讯组王兴、文联王四美起了个大早,来到王艳兰老人家中,帮她打扫卫生、劈柴生火。看着他们忙碌的背影和焕然一新的庭院屋落,老人在寒冷的暖阳里露出了笑容。
  驻村干部包扶后,组织该村成立了志愿服务队,驻村工作队和村“三委”成员共13人都是服务队成员。他们在村里空巢老人、留守儿童、残疾家庭开展生活帮扶、心理辅导等活动,为这些家庭提供翻地除草、劈柴提水等力所能及的服务,至今已先后服务80余人次。此外,服务队还协调200余株刺柏,在村公路两侧栽种树木和花草,并定期浇水和打扫村内道路环境卫生。在服务队的带领下,村民开始自发地为本村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村风村貌发生明显变化。
   思想教育要加强 村民精神亮堂堂
  每当夜幕降临,村民们结束一天的劳动回到家,驻村干部们又忙活起来。他们挨家挨户来到村民家宣传扶贫政策,动员他们想方设法脱贫致富。
  驻村干部们以全县“学思堂”活动为载体,开展群众培训教育,吸纳乡贤能人开展道德讲堂,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受益群众达100余人;通过司法调解员调解民事纠纷2起、邻里矛盾5起;为村民群众义诊5次;邀请蔬菜、畜牧等技术人员集中培训5次。目前,该村已开展13场“学思堂”讲课,受益群众达300余人,借阅图书30余人次。
  此外,该村还开展了邻里守望,亲帮亲、邻帮邻,互助友爱、守望相助等活动,村民只要参与邻里互助帮助他人,就能够获得一定的积分,积分可以在村上的“爱心超市”兑换相应价值的超市物品,村民既帮助了别人又能得到自己需要的生活物品。今年以来,该村登记了40余件邻里互助事件,村民关系更加融洽了。
  为了促进村民爱护环境,不乱扔垃圾,宣传系统干部还组织开设了“垃圾兑换银行”,村民将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的垃圾拿到村队部兑换相应价值的物品。截至目前,该“银行”已兑换500余个塑料瓶、100余斤废纸箱烟盒、800余个烟头、近300斤其他各类垃圾。
   “一约四会”移风易俗 评选典型影响村民
  为了推动村上移风易俗,提升村民文明程度,驻村干部组织村民制定了文明公约,建立“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和“村民议事会”平台,制约村民婚丧嫁娶不得大操大办,随礼不得超过200元,不得聚众赌博酗酒,不得参与封建迷信活动等。
  为了进一步调动村民的积极性,该系统驻村干部还先后开展了星级文明户、致富模范、脱贫带头人、好婆婆、好媳妇等典型评选活动,2017年评选出4户九星级文明户、2名致富模范、1名脱贫带头人、3名好婆婆、3名好媳妇、1名孝子。评选的14名各类先进典型人物,不但对自己有了更高的要求,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身边村民。
  拓宽致富门 脱贫路不远
  看到教育有所收获后,驻村干部进行摸底调查,因户施策,开展精准扶贫,拓宽村民致富门路,帮助村民脱贫致富。
  据了解,该村共有村民230户805人,党员33名,有劳动力435人,有耕地1281亩,人均耕地0.65亩。人多地少,在家的农村妇女比较多。
  在精准扶贫过程中,驻村干部注重变“输血”为“造血”,为该村计划脱贫的12户贫困户每户投资4000元,入股王家湾村奶山羊合作社,帮助他们增加收入。目前,该村贫困户种植5棚香菇、20棚蔬菜大棚,4户养殖32只奶山羊,23户养殖600余只鸡。
  “自己当老板非常方便,增收的同时还可以照顾家人,我们离脱贫的日子不远了。”村民王怀平高兴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