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
全力以赴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延安脱贫攻坚:干部苦帮 群众苦干
本报记者 王垠山 刘小艳
  近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对脱贫攻坚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脱贫攻坚时间紧、任务重,必须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延安作为革命老区,脱贫攻坚更是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真抓实干领导 带头包村包户
  “要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切实转变工作作风,认真落实领导干部住村工作制度,带头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确保各项脱贫举措落到实处,使脱贫成效得到群众认可,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6月11日,在市委常委会议上,听取全市脱贫攻坚工作情况汇报后,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徐新荣再次强调。
  在此之前召开的全市脱贫攻坚誓师动员视频会议上,11个市直重点责任部门负责人公开立下军令状,各县区委书记、县区长也分别立下军令状,向全市人民做出庄严承诺:紧盯1.18万户、3.7万贫困人口脱贫,338个贫困村退出,延川和宜川两个贫困县摘帽,实现全市整体脱贫目标任务。
  立军令状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不仅要“真抓”,更要“实干”。
  年初,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徐新荣先后深入延川县、吴起县、志丹县住村调研,走进贫困户梁红林、高治斌、吕东东、匡志武、匡志忠等贫困户家中,同他们拉家常、话增收,了解致贫原因、脱贫产业、帮扶措施,询问对县乡干部帮扶工作是否满意,鼓励他们坚定信心、克服困难,依靠自己勤劳奋斗脱贫致富。徐新荣带头住村调研,与贫困群众同吃、同住,查实情、出实招,拉开了全市领导干部扎实有效地驻村蹲点调研督导脱贫攻坚工作的序幕。
  市委副书记、市长薛占海到子长县杨家园则镇、热寺湾便民服务中心和瓦窑堡街道办的七个村实地查看村容村貌、基础设施条件和产业发展情况,走进贫困户薛作高、刘志强、贺文德、白平家中,仔细翻阅信息档案资料,详细了解他们家庭状况、致贫原因、收入来源、脱贫措施落实等情况。
  自上而下、以上率下,主要领导率先垂范,其他市级领导积极响应——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姚靖江先后两次到宜川县英旺乡、集义镇、丹州街道等7个村,市政协主席薛海涛深入安塞区坪桥镇马家源村及沿河湾镇刘党村,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严汉平深入黄陵县桥山街道聂洼村,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马宏玉赴富县茶坊镇羌村,市委常委、纪委书记、监委会主任曹远勃在洛川县老庙镇太夫塬村,市委常委、宝塔区委书记刘景堂深入青化砭镇方桥村、赵家沟村,市委常委、副市长孙矿玲赴延长县张家滩镇董家河村,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李春鸽前往吴起县吴起街道马湾村、白豹镇李桥村…… 
  不但市级领导对所包抓的县区乡镇(街道办)走访全覆盖,县区党政和部门主要负责人也进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走进寻常百姓家讲政策、算细账、察民情、访民意,和包扶单位、帮扶干部、村干部、村民代表及贫困户代表座谈交流。据统计,仅5月,市县区共有1962名各级领导干部深入基层一线开展驻村蹲点调研督导工作,走访贫困村577个、非贫困村568个、贫困户28270户、非贫困户34104户。
  埋头苦干 基层干部真帮实帮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硬仗中,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扎根在最贫困的地方,誓要啃下最硬的骨头。
  走进延川县段家圪塔行政村,新建的226个拱棚内,黄瓜、辣子、茄子……长得正盛,一条条崭新的水泥路延伸到每个自然村,文化广场、休闲器材、公共厕所、太阳能路灯分布有序,村民们到处忙碌着。
  “没有这些驻村干部,村上就是一塌糊涂。”村支部书记段爱国告诉记者,段家圪塔村能有这么大变化,全靠驻村工作干部的帮扶。
  “他们有知识有想法,不仅给我们拓宽了思路,还积极协调项目,给村上带来了希望。”在段爱国看来,这帮“外人”心里装的都是老百姓的事。“在村上住的时间比家里都多,实实在在给我们办了不少事,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以前村上就通了电,现在水入户、路通村,村容村貌变了,产业也发展起来了。”
  第一书记张大龙更是住到了村上,白天走入户、看产业,晚上开会、做资料……想的干的都是村上的事。
  初中毕业的张东东原本一直在外打工,2015年,父亲被查出患有癌症,高额的治疗费用让这个家庭一时陷入了贫困。为了照顾家人,他便回到村上,一边打工一边养殖,从2头猪开始做起。去年,父亲医治无效去世了,可生活还要继续。在驻村干部的帮助下,他通过村里的互助资金贷了2万元,修建了猪舍,成立了合作社,把猪的规模发展到了8头。“连着我和我哥打工的钱,算下来大概有5万多。”今年,已经脱贫的张东东再次把猪的规模扩大到了30多头。他说:“有人帮,咱更应该努力,这样才能把日子过好。”
  真扶贫,扶真贫,可不是给贫困户发钱那么简单。贫有百种,困有千样,每一项政策要落实、惠及贫困户,都离不开实实在在的工作。
  “大家吃糖,吃瓜子啊!谢谢!谢谢!……”2017年12月27日,富县民政局婚姻登记大厅里一对在办理结婚证的新人备受关注。俩人的“红娘”正是包扶干部武军民。
  2016年3月,富县教学研究室干部武军民因工作需要,被调整到钳二便民服务中心钳二村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在入户走访过程中,武军民了解到李小利的家庭刚刚经历了一连串的意外变故——先是父亲重度脑梗,紧接着丈夫因食道癌离世。42岁的她要独自挑起照顾年迈双亲、抚养3个年幼女儿的重担,还有那近30万元的外债,使她失去了往日里的笑声、过早添上白发。
  武军民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上门询问需求,送农资,帮务农,联系县残联给她74岁的父亲办了三级残疾证、用上免费轮椅,可贫困的局面还是没办法解决。“扶贫先扶志。李小利家贫困的主要原因还是缺人,只要家里有了主心骨,她家的光景很快就会好起来!”武军民找到了帮扶方向。
  恰好这时,李小利认识了张家湾镇张家湾村39岁的单身贫困户李义军。在得知这一消息后,武军民便马上当起了他们的“红娘”。
  李小利担心自己结过婚,上有老,下有小,债务重;李义军又觉得自己还有个80多岁的老母亲要照顾,人家愿不愿意跟她过……双方各种各样的顾虑,使得武军民的“说媒”一度陷入僵局。
  为了打破局面,武军民就苦口婆心地做双方思想工作,他专程去家里说,找人说,到地里说,甚至是晚上打电话说,17次的耐心开导使两人愿意先交往看看。
  经过一年多时间的相处磨合,李义军用他的憨厚、孝心和勤快,得到了李小利一家人的认可;李小利对他的关心、爱护,也使他感到了家的温馨。
  一场包扶造就了一世姻缘,也让两个贫困家庭有了出路。结婚后的俩人信心十足,李义军说:“家里头有13亩果园,我还有砖瓦工的手艺,只要好好干,用不了几年,我俩就能把账还上!”
  全市上下一心,脱贫攻坚出实招见实效。如今,崭新的硬化路通向乡村,干净的自来水进入寻常人家,敞亮的住房里传出欢声笑语,果树下、大棚里、养殖场内……到处闪现着忙碌的身影,老百姓脱贫的日子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