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收藏,让人生更充实
——记市政协委员、鼎盛文博艺术博物馆馆长延军
  本报记者 方大燕 实习生 延媛
  他的足迹遍及全国34个省市,行程437万多公里,投资近千万元从文物商贩手里购买了近万件珍贵资料文物;他自筹资金100多万元,创办了鼎盛文博艺术博物馆,近万人前来展馆参观学习;他积极参政议政、深入调研、建言献策,通过履职为民生及传承历史文脉鼓与呼……他就是市政协委员、鼎盛文博艺术博物馆馆长延军。
  潜心收藏传承历史文脉
  上世纪八十年代,迫于生计,年仅12岁的延军开始和爷爷走村串巷收藏元宝、响洋等文物。“当时不懂文物收藏,就跟着爷爷赚点儿生活费。”延军说,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得知中国文物有许多至今都流失在外,加之自幼受厚重的历史文化熏陶,内心深处对文物收藏的热爱愈加强烈,便决心收藏文物向世人展示中国的历史文化。
  为更好地研究历史文化、保护历史文物,延军毅然决定去北京故宫博物馆学习瓷器修补。“当时我虽然年纪小、文化低,但是想多学习一些文物知识,今后才能更好地投身文物收藏事业。”延军告诉记者,为了补贴生活费和学费,他一边打工摆摊,一边潜心学习,这一学便是三年。
  学成归来后,延军一心想着投身文物收藏事业。由于缺乏收藏资金,他再一次启程去新疆学习了3年现代玉加工,并在西安开了一家玉石店。就这样,他一边售卖玉石,一边用赚取的资金收藏文物。
  在收藏过程中,有一次他看中了一件藏品,但藏品主人不舍得卖,此后的三年半时间,他多次上门拜访,终于用诚心打动了藏品主人,将该藏品收归囊中。
  “收藏不是目的,关键是要让这些藏品发挥其作用,让人们铭记历史文脉,知晓民俗风情。”延军说。
  2010年,延军将收藏的近万件珍贵文物藏品整理、分类后,自筹资金100多万元创办了鼎盛文博艺术博物馆,并免费对外开放展览,向广大市民揭示历史文物的丰富内涵,展现华夏文化的博大精深,把弘扬民族精神、传承历史文脉作为己任。开馆以来,已有近万人前来参观学习。
  倾其所能推广红色文化
  关注文物收藏的同时,延军一直致力于推广延安红色历史文化。在担任宝塔区收藏协会、宝塔区文物与博物馆协会会长期间,延军自筹资金举办了宝塔区首届红色艺术品交流会,并广泛邀请全国各地的文物收藏爱好者来延学习交流。
  同时,为进一步宣传延安精神,打造延安红色旅游文化,把延安的文化产业做大做强,延军历经两年时间与相关部门沟通协商,计划创建陕北民俗文化交流集散中心,将打造古建筑大院100套,展示17万余件民俗文物,充分体现延安民俗文化的原生性、丰富性、鲜明性和革命性。
  除此之外,延军还积极团结和组织协会会员、专家学者及广大文博爱好收藏者开展文物保护各专业学科的理论研讨和学术交流等活动,为他们更好地提供交流学习的平台,架起收藏者与社会的桥梁,传递文物收藏的信息渠道。
   建言献策促进文化发展
  2017年,延军被选举为市政协委员,在倍感光荣的同时,他更感到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为此,他虚心向老政协委员学习,请教如何才能参好政、议好政,尽己所能服务社会;只要一有空,他就深入调研,为参政议政打基础,使履职能力得到了较快提升。
  延军常说,政协委员一定要为群众办事,才能对得起这份荣誉。他时刻本着以民为本、方便群众的原则,在调研中了解到,红化沟内公交车较少导致群众出行不便(主要是到新区上班和办事难)的问题,提出了《关于开通新区至红化沟公交线路的建议》,并作为民盟集体提案提交市政协。
  同时,围绕文化产业密切相关的话题,他利用全会、研讨会等分组讨论,不断提出新建议,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推动建议落地生根。他建议加大政府对文化产业的投资力度,鼓励民间投资建设博物馆,并在政策上给予倾斜,进一步丰富延安文化产业。此外,他还建议通过政府协调,为古玩行业提供展示、交流场所和平台。
  “要让更多的人了解延安红色文化,了解中国历史文化,进一步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延安的文化竞争力和影响力。”这是延军下一步的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