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
奏响农业增收富民曲
——子长县安定镇发展现代农业助推乡村振兴纪实
    ●“村规民约”等内容的宣传墙让人眼前一亮
    ●葡萄丰收让杨德虎笑开颜
  通讯员 孙乐 本报记者 常青
  虽然已是初冬时节,穿梭在子长县安定镇的田间地头,到处都是一派喜人的丰收景象,大棚里绿意更浓,山地果园里欢声笑语,辛勤劳作的人们脸上洋溢着收获的喜悦……这一幅幅美丽的乡村写实风景画,是安定镇发展现代农业、实现乡村振兴的一个个缩影。
  “党建+精神文明”助力乡村振兴
  走进安定镇廖公桥村的巷道,一幅幅精美的宣传墙让人眼前一亮。宣传墙将精神文明与脱贫攻坚相结合,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向大家宣传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村规民约”“扶贫政策”等内容,而墙上精美的壁画都是由县上的志愿者义务创作的。
  廖公桥村“品德高尚、清明廉洁、爱民如子、无私奉献”的旧廖公精神代代相传,至今已有300多年。该村村民张学明老人每天都坚持打扫文明巷道,村民一有事,习惯性地找他帮忙,在村里颇有威望;经营农家乐的车雪梅坚持诚信经营,从来不回收剩饭剩菜给下桌客人吃,还常年把餐厅每日的剩余饭菜送给乡里乡亲;党员中心户张全民争做村里的致富带头人,每次都及时把自己学回来的种植技术讲给乡亲们,他经常说,“我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
  魏家砭村突出党支部在脱贫攻坚中的领导核心作用,通过优选配强带头人,选举出了政治过关、素质过硬、能力过人的白昌荣作为村党支部“领头雁”,还培育村后备干部3名,他们既当“指挥员”又当“主攻手”,带着村民干、做给村民看。同时,该村推行“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产业扶贫发展新模式,帮助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他们将长短产业相结合,建设高标准核桃示范园130亩,发展有机葡萄园70余亩,鼓励贫困户发展养猪、养鸡等短效产业,其中养猪150头,养鸡200只,养牛60头。
  在支部引领、党员带头示范下,白杨树坪发展果农215户810人,果树面积1800亩。近年来,白杨树坪村围绕党建与发展“同频共振、互促共赢”,不断融合干事力量、学习资源、工作机制,使党的理想信念转化为凝聚力,优良作风转化为执行力,典型影响转化为带动力,全村各项事业快速发展。
  安定镇廖公桥村、魏家砭村、白杨树坪村的党建工作是安定镇整体党建工作的缩影。安定镇镇长张金虎告诉记者,安定镇结合安定文化大镇、旅游名镇、经济强镇的战略定位,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确定了“沃土”党建品牌,并为17个村级党组织“把脉问诊”,精心打造了“廖公精神”“融合党建”“旅游党建”等特色党建品牌,形成了“村村有亮点、个个有特色”的党建工作格局。安定镇积极拓展“党建+”模式,打造特色党建品牌,走出了一条全面提升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的新路子。
   “四菜同步”种出幸福生活
  在廖公桥村贫困户闫爱萍的拱棚内,闫爱萍一边打理着蔬菜一边向记者介绍说,“今年4月,我搭建了这3个拱棚,主要种植绿叶菜,收入很好。”现年57岁的闫爱萍是子长县安定镇廖公桥建档立卡贫困户,在种植拱棚蔬菜前,闫爱萍一家靠种植露天菜为生,有时出去打点儿零工,日子过得比较艰苦。今年,廖公桥村依托县上出台的产业扶持政策,大力实施大棚菜、拱棚菜、露天菜、庭院菜“四菜”并举措施,发展露天无公害蔬菜78户120亩,大棚菜15棚,庭院菜80户,拱棚43座,其中贫困户4户9座。闫爱萍虽有点心动,但不敢尝试。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及时主动和她进行沟通,耐心地做思想工作,最终闫爱萍的顾虑打消了,决心用自己的双手脱贫。
  针对廖公桥村发展蔬菜大棚刚起步的现状,安定镇按照“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思路,针对贫困户劳动力实际状况,邀请农业种植专家现场讲课,组织农户、贫困户到周边乡镇参观学习蔬菜产业发展先进经验。农户们知识渐涨,信心倍增,收益大提。
  张金虎说,下一步,廖公桥村将以脱贫攻坚为统揽,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依托安定文化旅游名镇的辐射带动作用,按照“大旅游助推大发展、大产业带动大扶贫”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农家乐、窑洞宾馆、露天菜、大棚菜、拱棚莱、庭院菜、窑洞菌菇、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将廖公桥村打造成美丽宜居、生态休闲、采摘体验为一体的具有浓郁历史文化和地方特色的乡村旅游示范村。
  产业托起致富梦
  “我种葡萄已经有15年时间了。目前,子长县市场上的葡萄,大都是我们这里种植的。”提起自家的葡萄,安定镇安定村村民杨德虎难掩自豪。15年前,杨德虎家以种植玉米为主,产量低又卖不上价钱,家庭收入微薄。颇具眼光的他发现子长县市场上售卖的葡萄大多是从外地运回,但长途运输让有些葡萄发生变质,影响口感。他瞅准商机,改种葡萄。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如今他的葡萄产业已颇具规模,种植面积达8亩,每年能有10万余元的收入。
  利用安定村优越的水源地理优势,杨德虎与6户果农成立了安定春茂源葡萄专业合作社,通过合作社集体购买化肥、农药,葡萄园全面架设防雹网,并且购进全自动智能喷雾器、农用水泵,大大提高了葡萄种植的劳动效率。目前,安定村种植葡萄200多亩,合作户32户,平均亩产值1万元,亩均纯收入8000~9000元,每年可为种植户创收6万余元,农民收入增加,生产积极性得到了很大提高。
  “我们的苹果是真正的绿色无公害水果。果园内建了养猪场,专门为果树提供有机肥。”白杨树坪村的南小明也在自家果园内忙得不亦乐乎,南小明的果园是安定镇的山地苹果示范点,2012年,他流转158亩土地发展山地苹果,坚持“果菜畜沼”循环生态模式,又于2015年率先在全镇示范坑施肥水技术,使土壤及树体的水分状况得到改善,进一步保证了苹果的品质。
  “安定镇种植苹果自然环境得天独厚,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山地土层深厚,是苹果的优生地。所产的苹果色泽艳、口感脆、含糖高、耐贮存,很受市场欢迎。为进一步打响安定苹果品牌,我们注册了‘中山川’系列农产品商标,在全镇大力实施‘果菜畜沼’循环生态模式,要将安定镇打造成有机苹果第一镇。”张金虎介绍道,目前,全镇已建成“果菜畜沼”示范园3个,年节约投入成本30万元以上,在保证苹果品质的同时,产生了巨大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