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
糖尿病,怎样预防才科学
本报记者宋伟刘晶
  每年11月14日是世界糖尿病日(WorldDiabetesDay'WDD),由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糖尿病联盟于1991年共同发起的,其宗旨是引起全球对糖尿病的警觉和醒悟。全世界大约有2.46亿名糖尿病患者,每年有超过380万人死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在我国,糖尿病引起的死亡人数位居第三,称为“健康第三大杀手”。目前我国成年人糖尿病发病率约高达10%,是致死和致残的重要原因,并呈快速上升和年轻化趋势,治疗的达标率低。面对糖尿病的检出率、知晓率和控制率均较低和糖尿病患者医疗费用负担巨大这一触目惊心的现实,我们该怎么办呢?
  延大附院内分泌科主任李社莉,来为大家解读糖尿病的预防措施。
   血糖在人体内有什么作用,什么情况下会成为病症?
  李社莉说,血中所含葡萄糖称为血糖,主要来自食物。正常值:4.4~6.1mmol/L,正常人的餐后2小时不超过7.8mmol/L。肥胖是2型糖尿病主要的危险因素之一:肥胖可使胰岛素的降糖作用变差。体重每增加1kg,患糖尿病的危险就增加5%;80%的糖尿病患者在诊断时肥胖。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提示:2型糖尿病患者会因为肥胖减少8年的预期寿命。
  糖尿病的患病人群越来越多,不免会给身体健康的人带来一些恐慌,其实大可不必,我们只需认真了解糖尿病的发病原因,然后在日常生活中做到合理预防就可以了。
  糖尿病的患病原因:
  一是遗传因素:1型或2型糖尿病均存在明显的遗传异质性。糖尿病存在家族发病倾向,1/4~1/2患者有糖尿病家族史。临床上至少有60种以上的遗传综合征可伴有糖尿病。而且现代科学在2型糖尿病已发现多种明确的基因突变,如胰岛素基因、胰岛素受体基因、葡萄糖激酶基因、线粒体基因等。
  二是环境因素:进食过多、体力活动减少导致的肥胖是2型糖尿病最主要的环境因素,使具有2型糖尿病遗传易感性的个体容易发病。
  三是胰岛B细胞水平:由于胰岛素基因突变,B细胞合成变异胰岛素,或B细胞合成的胰岛素原结构发生变化,不能被蛋白酶水解,均可导致2型糖尿病的发生。而如果B细胞遭到自身免疫反应或化学物质的破坏,细胞数显著减少,合成胰岛素很少或根本不能合成胰岛素,则会出现2型糖尿病。
  四是血液运送水平:血液中抗胰岛素的物质增加,可引起糖尿病。这些对抗性物质可以是胰岛素受体抗体,受体与其结合后,不能再与胰岛素结合,因而胰岛素不能发挥生理性作用,就会导致糖尿病的发生。
   在日常生活当中,正常人究竟该怎样合理预防?
  我们常常说糖尿病不可怕,更可怕的是糖尿病导致的一些慢性并发症。特别是大血管并发症——那些突如其来的急性心肌梗死、脑梗死常常令长久的良好血糖控制化为泡影,同时也是糖尿病的主要致死原因。因此,今年世界糖尿病日的主题是:家庭与糖尿病(TheFamilyandDiabetes)。
  归根结底,病从口入,是吃出来的。李社莉说,家庭的饮食习惯与糖尿病密切相关,因此预防糖尿病要从家庭开始。具体讲,就是要做到以下七个方面:
  一是合理控制总能量,控制健康体重。
  首先要明确一个问题,肥胖会增加患糖尿病的概率,所以控制体重至关重要,建议三餐摄入能量要合理,主食粗细搭配,配菜荤素搭配,减少蛋白质和脂肪的摄入,保证合理的BMI值,吃动平衡,别给糖尿病埋下隐患。
  二是摄入适量蛋白质,拒绝超量。
  蛋白质每日供给的能量占总能量的15%~20%,成年糖尿病患者可以按照1.0~1.2g/kg供给。优质蛋白质的食物来源主要为动物性食物和优质豆类蛋白,每天建议适量摄入鱼、禽、蛋、瘦肉以及豆类食品。这些蛋白质生物价值高,而且利用率高,非常易于人体吸收,建议每日优质蛋白的摄入占蛋白质总量的1/3。对于蛋白质,吃好不吃多才是王道。
  三是控制脂肪与胆固醇的摄入。
  脂肪的超量很容易导致肥胖,所以摄入脂肪和胆固醇类食物一定要慎重,减少荤油和肥肉的摄入,家中烹调的时候,尽量少吃猪牛羊等动物油,减少饱和脂肪摄入,多建议用植物油,每日食用量要控制在25~30g;对于不同类别的植物油,建议购买小包装油并且经常换种类食用;烹调的时候多建议低温烹调,像蒸煮炖这样的烹调方式,尽量避免煎炸炒等高温烹调;烹调时热锅凉油,避免反复油炸。总而言之,减少脂肪的摄入,食用油宜精不宜多。
  四是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主食粗细搭配。
  建议每日摄入碳水化合物提供的能量在60%左右,主食要尽可能地粗细搭配,减少精白米面的摄入,补充充足的膳食纤维,促进体内的糖类代谢,保持肠道的健康,粗粮当中富含的膳食纤维有利于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可以降低餐后血糖水平,而且还能改善葡萄糖耐量,建议粗粮每日占摄入主食的一半左右。
  五是每日要摄入充足的维生素与矿物质。
  蔬菜水果是维生素和矿物质良好的食物来源,乳及乳制品是钙的最好食物来源。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也就是多吃应季的新鲜水果、蔬菜,每日建议蔬菜吃到500克左右,水果要吃到400克左右。维生素C可以促进我们体内的抗体合成,抗氧化,增加机体的免疫力。
  保证奶制品的摄入,每日食用要在300克左右;适量增加海产品、红肉类、坚果类食品的摄入,这类的食品中富含锌,锌被誉为“病毒克星”,可以增强机体细胞的免疫功能,为身体保驾护航。多食用一些富含铁的食物,像动物肝脏、血液、瘦肉类、深绿色蔬菜等食物中铁含量都比较高,多吃富含铁的食物可以增加机体的抗病菌能力。
  六是限量饮酒。
  日常生活中,建议大家一定要避免喝酒,非喝不可也要控制饮用量。中国营养学会建议:成年男性一天酒精限量为25g,女性酒精量不超过15g。那么如何换算成饮酒的量呢?男性每天饮酒限量=2500ml/酒精度数,女性每天饮酒限量=1500ml/酒精度数。拿10度的红酒来举例,男性每天最多可以喝2500ml/10=250ml,也就是5两左右,所以,下次喝酒的时候先来看看您该喝多少。
  七是保证饮水量,拒绝饮料。
  增加每日水的摄入量,每日1600ml是最基本的量,秋冬季气候干燥,提倡每天保证2000ml水的摄入,减少或拒绝饮用甜饮料。
  李社莉说,归纳一下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就是我们现在的好多慢性病都是生活方式病。我们要不断改变自己不科学的生活习惯。除了饮食方面,还要注意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物;保持一个乐观的心态,最重要的是要适当增加户外运动,加强锻炼,改善我们的体质,增强免疫力,为身体健康保驾护航。
  吃好喝好动得妙,轻松预防糖尿病,健不健康,您说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