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
一个村支部书记的初心和动力
——柯小海的“基层工作六法”
  新华社记者 孙波 沈虹冰 陈晨
  “党给群众的承诺需要人来落实,这是村干部要牢记在心的职责。”
  “农村干部要牢记变与不变,不变的是初心,变的是群众的生活。”
  “农村最大的难题是公平,公平做好了,村看村,户比户,不会有懒汉。”
  “在村里,有理解你的,有不理解你的。最后都理解你了,那是真能力。”
  “你心里一定要搁一杆秤,把每个群众记在心里。”
  “村集体的产业要多元化,多元化中又要有支柱产业。”
  ……
  这些农村工作的“金句”,出自陕西省黄陵县双龙镇索洛湾村党支部书记柯小海之口。这位年轻的“老支书”在岗18年,带领村民把一个地处偏僻的“烂摊子”“穷苦湾”,变成了远近闻名的“明星村”“幸福湾”;村集体经济从“负债”起步,一路增长到6000多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突破3万元;昔日的“穷山恶水”,变成群众小康路上的“金山银山”。
  能过上今天的好日子,靠的是柯小海带着大家一步一个脚印落实党的好政策。柯小海总结出“农村工作六法”:路子不能偏、党员冲在前、群众利益记心间;敢担当会负责、大河有水小河满、干干净净廉为先。
  时间的指针倒转回世纪之交。因古时村北长有一棵娑罗树而得名的索洛湾,远没有村名那般浪漫。山大沟深、交通闭塞、缺吃少穿,村民人均收入不足400元,十多年没有出过一个高中生。如此光景,让在外经商的柯小海的“回归”显得颇为另类。
  “当时我回来参选村干部,大家是带着‘试一试’的眼神把我选出来的。”时过境迁,柯小海仍对18年前的一幕记忆犹新。“为啥?大家对村子发展没信心,选谁都一样,谁也干不好!”
  “工作六法”,是被问题和实践倒逼出的探索。“要赢回村民信任,党员就要冲锋在前,漂漂亮亮干几件对路子的事!”上任伊始,柯小海经过一番调研,列出了索洛湾长长的“问题清单”:学校四处漏风、村道坑坑洼洼、村委会软弱涣散、缺产业致富无门……
  找到了病灶,柯小海决定从新建学校校舍开始“开处方”。可当时村里一穷二白,村集体负债累累。没钱!他发动党员带头垫资垫物,自己当起小工和村民们没日没夜一起干。46天之后,一所拥有10间宽敞明亮大瓦房的新校舍拔地而起。
  自此,发现村民们看他的眼神变了。有人对他竖起大拇指:“你这娃,干工作还可以!”柯小海感慨道:“支部是堡垒,党员带了头,群众有劲头。只要心里装着党,想着要带群众去致富,这条路,就走不偏!”
  在不少人看来,柯小海脑子活络,认准了方向敢于担当负责、敢为人先。2003年,黄陵矿业公司2号煤矿落户索洛湾,每天前来运煤的车辆络绎不绝。柯小海敏锐地嗅到商机,发动群众以“支部牵头、企业管理、村民参股、市场运作”的方式,修建一座大型停车场,第一年就给村集体带来了100多万元的收入。
  帮助村民贷款建起蔬菜大棚,承揽矿业公司的工程为群众提供就业岗位,成立车队跑运输,建起仿古一条街发展乡村旅游……柯小海干的,都是过去索洛湾人不敢想、没干过的事。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庄稼汉转身成了“股民”:村党支部定下规矩,村里的项目,都按照一定比例留够集体的、余下的给村民分红。村民还可以将自己的资产和资源折合成股份加入村集体经济,作为分红收益的本金。
  多年来,索洛湾村累计为村民分红3000多万元,人均分红逾15万元。除了年底分红的“真金白银”,村里还为每户村民免费配发电视机、冰箱和电脑,代缴养老金、医保金,每两年组织全体村民外出观光。平日里,面粉、肉蛋、西瓜,甚至一卷抽纸,都在村集体给索洛湾人发的“福利红包”里。
  如今的索洛湾村换了模样:村里建有停车场、小吃街、采摘园,拥有土特产深加工、运输、旅游等5家公司,几乎家家户户有私家车。村里今年新开发的峡谷寨景区,已经迎来63万游客,200多位村民吃上了旅游饭……
  “老百姓心里有杆秤,会经常把干部放上去称一称。”当了近20年的村支书,柯小海不拿不占,还为村子发展自掏腰包100多万元。村集体收入多少、开支多少、钱往哪儿花,都由村委会召集村民代表讨论决定。小到生活用品发放,大到工程项目上马,都有村民参与其中。
  柯小海说,他忘不了自己入党时对着党旗宣誓的情形,“那是我永远的初心和动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