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由于工作的需要,我调往延安工作,离开了生活了47年的故土吴起县。能在革命圣地延安工作,可谓是实现了我生平梦寐以求的心愿。在这里,可以每天徜徉在延河岸边看滚滚的延河水;登临宝塔山、凤凰山、清凉山,审视这座具有悠久文化历史的名城的厚重与璀璨;去杨家岭、枣园、王家坪去瞻仰伟人塑像,聆听红色革命斗争史诗凝结成的延安精神的伟大力量,寻找我们的为民初心和使命……
可是面对新环境,没过多长时间,我的新鲜劲就过了,一种孤独、寂寞、无助的情绪犹然袭来,心底泛起一股股浓浓的思乡情怀。于是开始想念起家乡那些熟悉的、可亲可爱的一山一水,那些朝夕相处的亲人、同事和憨厚朴实的乡亲们,那些乡村院落上空升起的袅袅炊烟,鸡鸣犬吠,那些魂牵梦绕的乡愁记忆。
好不容易熬到周末,我便迫不及待地踏上了归乡的路。延吴高速通车后,从延安回吴起仅需一个小时多一点时间。一下高速,便觉得眼前的一切都是亮堂的,那么可亲可爱!仿古的吴起将军主题公园的古朴、典雅建筑和现代的高楼大厦鳞次栉比,高大雄伟的吴起大将的雕像矗立在城门楼外,“迎接”着我的归来。我就像是一个远离故乡多年的游子,心里、眼里都是酸酸的,真想停下车大喊一声:“吴起,我回来了!”朋友志明听说我回来,打电话问我想吃点什么?我迫不及待地说:“不管三七二十一,先美美地咥上一碗羊肉剁荞面再说!”那天吃的羊肉仿佛就是我生平吃过的最香的一顿羊肉,一会儿功夫,我就狼吞虎咽地把一大碗羊肉和一小盆剁荞面清扫了个精光。就如我的一位在央视就职的朋友志杰在朋友圈发的小诗《带你去吴起》中写道:“这里的五谷养人,这里的景色秀美,这里的阳光暖人,蓝天更蓝;这里的人民善良、淳朴、厚道;这里的美食数不胜数,一碗黄米饭熬酸菜,一碗羊肉剁荞面……”我在后面点赞并留言:“吴起真的很美,我们都是吴起人,我们都要爱吴起!”
是的,亲不亲,故乡人!美不美,故乡水!“谁不说俺家乡好!”提起我的家乡吴起县,那可是响当当的出名。战国时期,魏国大将吴起曾在这里屯兵驻守,吴起县由此而得名;1935年10月19日,毛泽东率领中央工农红军经过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落脚吴起镇,吴起又以长征的“落脚点”闻名于世,彪炳史册;1998年以来,勤劳的吴起人民反弹琵琶,高擎生态文明的大旗,硬是将昔日的荒山秃岭、穷山恶水变成了今日的青山绿水、金山银山,成为全国退耕还林第一县……家乡吴起县可誉可赞、可圈可点的太多,太多了!我出生在上世纪70年代初,亲身经历、见证了改革开放以来发生在家乡这片土地上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和发展,从吃不饱、穿不暖到吃得饱、吃得好,穿得暖、穿得好,家乡一切的变迁都在我的眼前像放电影般地一一掠过。上世纪90年代末,家乡还一直很穷苦,被称作“陕北的西藏”。1991年7月,我在延安完成了三年的延安师范读书生活,便义无反顾地返回了吴起,将自己的所有和家乡融为一体,同呼吸,共命运。看着家乡每发生一点变化,我为之欣慰,为之欢呼雀跃,家乡在变,我也在笑,家乡的喜怒哀乐,就是我的表情。我想,我的根在这里!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当真有一天离开故土,我才真切地感受到离开家乡是那么难以割舍。虽然距离并不算遥远,但在心里,我已把自己视为一名游子了,出门在外,地方再好,也感觉灵魂无处安放。尤其是思念家乡时,更是让人黯然销魂。“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是的,只有从繁华的城市回到静谧的老家时,乡愁才真正回到了来处,唯有故乡的温度才能捂暖岁末的寒意。春风得意时,你会想到荣归故里;颠沛流离困顿时,你会想到魂归故里,故乡永远是每个游子心中的乐土,心灵的归宿。
“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岁末年关,我离开了家乡,家乡也离我渐行渐远了。寒夜里,总是难以入眠,眼前总是浮现出家乡的那些人,那些事,让人有一种浓烈的愁绪和忧伤。我也常想,多少人为了初心使命,为了理想追求,为了工作生活所需,背井离乡,客串异乡,将家乡藏在深情的眼泪身后,在岁末年关的寒夜里,遥向故乡说一声,愿时光不老,愿故人不散,流年无恙,岁月情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