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丛(浙江)
打尘,是老家春节传统习俗,也是我国各地最广泛一致的新年习俗吧。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子、打尘埃。称谓不一,但内容一样,就是过年前的卫生大扫除。
腊八过后,打尘就是各家各户的头等大事,必须在腊月二十三拜祭灶神之前完成。那段时日,也是村子最热闹的日子,就像一出戏的引子、一首曲的前奏引人注目、兴奋雀跃。
打尘那天,全家总动员,男女老少齐上阵。吃过早点,第一件事就是搬东西,锅碗瓢盆、瓶瓶罐罐、桌子椅子、箱子柜子,但凡屋里用品搬得动的,统统搬到屋外,放在院子或村里的晒谷场。
屋子腾空后,就关闭大门,开始打扫。负责打扫的人全副武装,包头巾、戴帽子及口罩,穿袖套及手套,将自己严严实实地包裹。
打扫工具是长竹扫和短扫把,长竹扫是有讲究的,必须由一根长竹竿和新鲜的竹枝叶扎作而成。村民认为,竹枝叶辟邪除灾、去穷运、除晦气。打扫完毕,竹扫还要一把火烧掉,这样就可以彻底驱除邪污之物了。
打扫由屋顶开始,瓦下梁柱、墙边墙角、地砖地缝,所有的蜘蛛网、尘埃逐一清除干净,然后用水冲洗地板,把家具抹擦干净。
屋子清洁完毕,屋外的物品就一一回迁。搬回之前,所有物品也要清洗干净,才可恢复原位,至此,打尘就完结了。
当母亲在屋里打扫时,父亲和祖母就带领我们姊弟几个在院子擦洗家具用品,然后,像蚂蚁搬家似地又把物品搬回屋里。
打尘那天,我最开心最难忘的是吃午餐。因为工作量大,灶台也要清洗,午饭无法按往日去做。于是,包子点心替代午饭。包子是猪肉蒸包、菠萝包,点心就是糯米鸡、咸煎饼、牛脷酥等。这些都是家乡特色美食,也是我心头之爱,平时不易吃到。
自家打尘可以满足口福,别家打尘则是满足眼福。屋里家庭用品搬出屋外摆放,就像商品交流会一样,展品好坏都一目了然。虽然,那时没有大富大贵人家,但是,我还是看到不少贵重的家具和漂亮的饰品。
小时候,谁家打尘,我们这些村里小孩就奔赴谁家,像跟随大人赶集一样欢欣鼓舞。有时,一天走好几家,像赶场子看电影。我们围观人家的物品,问东问西,指指点点,品头论足。
村里有户人家,有几张黑溜溜、油亮亮的古老椅子,在冬日阳光底下非常耀眼。椅子靠背雕刻着龙凤和花鸟,漂亮迷人。椅子做工精细,方正大气,厚实稳重,非庸常之物。据说,是祖上流传,乾隆年代的,那是我最早见到的坤甸家具。除了观赏到贵重家具,我还看到精美的摆设、果盘、花瓶、镜子、灯饰等。
有次,我们到学前班老师家打尘,从她家搬到院子的八仙桌上有个青花瓷花瓶,瓶子插着一束五彩缤纷的花。
第一个发现此花的同伴奔走相告,我们像蜜蜂嗅到花香,聚集在老师家的院子。
花瓶的花美得炫目,绚丽多彩,非常漂亮,但是没有一朵花我们认识。我们像一群麻雀般叽叽喳喳,惊动了在屋里忙活的老师,她笑眯眯地告诉我们,那是塑料花,永不凋谢的花。这般美艳神奇的花,我第一次见识,羡慕不已。
打尘,有很多新发现、新体验,让我惊喜连连。屋里屋外焕然一新,更是莫大的欢喜。也因为如此,我一直很喜欢年底打尘这个习俗。如今,时过境迁,老家一些习俗已淡化。但是,我依然坚守很多过年的习俗,打尘更是必不可少。虽然程序、做法不同,但是效果目的一致,那就是卫生整洁、除尘迎新。
打尘是新年序曲,循例就是坚守,就是对伦理和传统的认同,也是回归自我、精神寄寓的体现,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