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
点滴实事汇聚满满幸福
——记甘泉县石门镇魏家沟村第一书记崔院强
    ●崔院强帮助菜农为蔬菜施肥
  通讯员 范筱霞 本报记者 王爱荣
  性格开朗、做事干练、为人亲切、帮扶尽责,这就是甘泉县石门镇魏家沟村党员群众对第一书记崔院强的综合评价。这些评语的背后,是他为群众带来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
   ■帮困路上干实事
  崔院强1983年出生于甘泉县雷家沟村,2004年参加工作,2009年调至县水政水资源管理办公室,2017年7月被县委组织部选派为石门镇魏家沟行政村第一书记。
  魏家沟村位于县城西北28公里处,属陕北典型的黄土丘陵沟壑地区,山大沟深、自然条件较差。全村辖4个村民小组,181户756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61户170人,是贫困发生率较高的村子。
  崔院强深知,搞好扶贫工作摸清底子是基础,入村后他挨个入户走访,了解每一户贫困群众的致贫原因,统计每一家的收入情况,还召集村“两委”班子召开座谈会,全面了解掌握了魏家沟村的基本情况。
  面对人均耕地面积仅有1.77亩,产业基础不强、山地苹果少、大棚效益低、基础设施落后、生产用水紧缺等困境,崔院强与乡镇干部、村干部一道查找原因,商讨对策。他们先后多次召开会议讨论,经过反复论证,制定了魏家沟村《2017-2020年包扶规划》《2017年包扶计划》和《低收入户一对一帮扶计划》,明确了包扶工作的目标、任务、措施等,理清了包扶工作思路。
  要改善村民生活,崔院强首先从解决村民基本生活问题入手。魏家沟村原有水源在过冬期间有时候会出现干枯,为村民们生活用水带来极大的不便,吃水成了魏家沟村民最期盼解决的问题。
  崔院强了解情况以后多方协调,为魏家沟新修蓄水池1处,集中供水点2处,管线安装3200米,项目总投资约32万元,让魏家沟村民喝上安全水、方便水、放心水,同时,他也为另外3个村民小组解决了安全饮水问题。
  近几年,窑台村民小组山地苹果发展渐有起色,奈何果树灌溉用水难成了限制苹果发展的瓶颈。为了让山地苹果能健康发展造福当地百姓,崔院强积极对外协调,帮助窑台村修建了15座水窖,彻底解决了他们山地苹果灌溉问题,现在窑台村的山地苹果已经成为村民脱贫致富的重要法宝。
   ■扶贫路上产业兴
  魏家沟村大棚蔬菜产业是村子的老产业,是大多数村民的支柱产业,但是崔院强经过多次走访,发现部分老菜区土壤老化严重、病虫害多,尤其根结线虫十分严重,导致蔬菜产量大幅下降,品质相比之前较差,严重制约蔬菜发展。
  为了让魏家沟大棚蔬菜老产业激发致富新动能,崔院强利用下班时间大量查阅相关资料,邀请县上蔬菜技术员上门做调研、找原因,并多次争取为魏家沟蔬菜园区免费提供石灰氮和技术指导,把这些老菜区棘手问题解决了。
  与此同时,他积极动员村民对高温闷棚处理全部落到实处,实现了往年的棚均收入4万元提高到棚均收入6.5万元的成绩,每米收入高达625元;他还为蔬菜园区争取高效节水滴灌项目,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经济收入和蔬菜种植的积极性,目前全村共建成高标准日光温室大棚33座(折合标准棚66座),户均2座。
  老菜区生产问题解决了,蔬菜运输问题也不能拖了后腿。为此,崔院强多方奔走,为魏家沟村蔬菜园区争取到全长240米的水泥道路硬化项目,现在客商能直接把车开到大棚前,为蔬菜销售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目前魏家沟大棚蔬菜已成为石门镇现代农业园区的辐射区。
  在崔院强看来,因地制宜从来不是一句口号,窑台村民小组更加适合发展苹果产业,但是面对农民们对果树产业的种植和收益认识不足、积极性不高,以及果园粗放式管理、成活率低的问题,崔院强多次组织村民召开座谈会,邀请专业技术人员为农民培训、做效益分析。这些措施大大激发了农民管理果树的积极性,还提高了果园管理技术,营造了良好的苹果产业发展氛围。为了助力窑台村苹果产业发展得更好,他还争取补植苗木3000株,申请到果树专用肥2吨,邀请专业技术指导15次,现在苹果产业助民富的成效已经凸显。
  同时,崔院强结合“三变”改革土地流转机制,和魏家沟村干部、村民协商,给陕果集团流转土地138亩,承包费600元/亩,承包期限为30年,仅承包费共计248万元,户均每年无需付出劳动力增收约1968元,有劳动能力农民人均务工收入3500元,让农民也成为“双薪族”。
  两年多的第一书记工作,让崔院强从一个无农村工作经验的“愣头青”,逐渐转变为工作的“多面手”。调解工作他会做,党建工作他会抓,翻开他的日记本,里面不仅记录着全村未来三年、五年的产业规划“蓝图”,还有贫困户帮扶计划的时间表,以及他走村串户了解民情的点点滴滴……
  聚沙成塔,汇水成涓。就是这样的崔院强,用点滴实事为村民汇聚了满满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