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鹏
多难兴邦。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庚子年春节原有的秩序和生活节奏。自己住的家属区路口已封,外来车辆和人员禁止入内。假期不能出门,待在家里主要忙做饭,吃完这顿就盘算着下顿该做什么菜。当然,剩下的充裕时间就可以看书了。静心读书,不出门,不聚会,不给国家添乱。
李国文的长篇小说《冬天里的春天》,是首届茅盾文学奖的获奖作品。这是一部充满悲伤悲壮、疑问疑惑、反思反省的现实主义题材的文学作品。读罢掩卷深思,脑海涌现出八个字:实至名归,历久弥新。
先从小说的人物说起,这是整本书的灵魂。小说中把于而龙、芦花、王纬宇、赵亮、高歌等几个人物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丰满鲜活,让整部作品正气凛然、邪恶分明。除此之外,其余角色时隐时现、若近若离。读者想抓住,却够不着;想抓紧,却握不紧。如水中花、镜中月,神秘中勾起读者的兴致。
再说小说的叙事方式。作者借鉴了西方意识流的表现手法。小说中,几个情节交织在一起,几条线索同时叙述,场景不断转换,人物接续涌出。尽管这样,作品也显得严丝合缝。读者读不明白,翻回去再读,便恍然大悟,暗叹作者高明。这种叙事方式,如同一双手同时剥几穗玉米棒。左一下,右一下,慢慢剥,轻轻放,不知不觉中就剩下了一根孤零零的棒子。
我最喜欢的还是这部小说的语言。简单明了,通俗流畅,该有激情的地方有激情,该有诗意的情景有诗意,该有反思的时候有反思。没有空发议论,没有矫揉造作,语言风格很有思辨精神。对人性善恶的揭露,对生活哲理的明辨,对社会问题的反思,对国家和民族的忧虑,无不体现着作者的智慧和担当。
例如,书中写“大自然也是如此教训着的,人类尝到破坏生态平衡的苦头以后,就不得不改变原来的做法。”“人类,在漫长的发展道路上,会产生一种律己的力量。”这话,在当前高度重视生态文明的时代背景下,似乎很普通,但在40年前改革开放初期,能发出这样的议论,绝对具有超前意识,实在难能可贵。
“没有智慧的力量,算不得真正的力量,而以力量为后盾的智慧,千万不能低估。”提醒我们在生活中遇到大事的时候,要三思而后行,绝不可莽撞行事。
“一个共产党员怎么能失去真理必胜的基本观点。雪花遮住了大地,但是雪花会化,春天会来,大地长存。”持身端正,做好自己,俯仰无愧天地,褒贬自有春秋,或许是人一生的必修课。
我在想,无论人之初性本善还是性本恶,趋利避害应该是人性使然。正因为如此,我们才会把舍己为人、夙夜在公作为一项社会道德标准,谁符合这个条件,我们都会赞扬他、推崇他。但无论如何,自私自利都不应该成为一个人为恶不善的借口。
就在当前,重大疫情突发后,有人为发国难财不惜造假,有人编造谣言唯恐天下不乱,有人明知可能感染还四处游荡……这些都是我们鄙视而不齿的。庆幸的是,总有一批社会中坚力量,知难而进,使我们在危难之中看到真情,使我们在寒冷的冬天里,感受到春天般的温暖。
冬天里的春天,那是希望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