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
推动延安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大步伐
张军红
  4月20日至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调研时强调,要坚定信心、保持定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把实体经济做实做强做优,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大步伐。
  “十三五”以来,延安通过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依托资源优势、城镇后发优势,大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不断增强经济发展的潜力和后劲,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总体经济运行呈现出稳中有进、质效提升、动能增强的良好态势。与此同时也面临不少挑战和困难,诸如世界经济增长低迷态势仍在延续,国内经济运行稳中有变、变中有忧,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经济结构调整任重道远,新动能培育效应尚未成势,非公经济发展缓慢等等。但是,只要我们用好习近平总书记开出的发挥“两个明显优势”、破解“一个明显制约”的金玉良方,扎实做好“有中生新”“无中生有”两篇文章,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就一定能推动延安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大步伐。
  一、持续调整经济结构
  依照配第—克拉克定理,人类经济社会形态先后依次经历农业社会—工业社会—服务经济社会,与此相对应随着时间的延续、经济的发展和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国民经济三次产业结构也将由“一二三”向“二三一”再向“三二一”转变,这个过程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并被多个发达国家的发展实践所证实。2019年延安的三次产业构成为9.0∶60.1∶30.9,陕西省的三次产业构成为7.7∶46.5∶45.8,中国的三次产业构成为7.1∶39∶53.9。从中我们不难发现,延安的经济结构第一产业比重略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第二产业比重明显过大,第三产业比重过小,是典型的“二三一”经济结构。今后更长的一段时期,延安要扭转产业结构畸形的现状,必须重塑产业体系,实现多业态并举、多元化发展、多极点增长。第一要稳定农业比例,提质增效;第二要缩小工业比例,创新发展;第三要扩大服务业比例,实施旅游带动战略。
   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一)坚持能化高端化,促进工业提质增效
  一是深入实施《延安综合能源基地发展规划》,加快出台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17条措施,推动油煤气资源纵向延伸、横向耦合,进一步延伸能源产业链条,提高就地转化率。二是推进富县油煤气资源综合利用、大唐热电联产等项目产能加速释放,洛川轻烃裂解、延长石油伴生气等项目建成投产。
  (二)坚持农业现代化,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
  一是加快土地流转。鼓励土地承包经营权在公开市场上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流转,鼓励农民利用土地、资金、技术、劳动力入股等多种形式,开展农业生产经营。积极探索“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协会+农户”的经营模式,鼓励企业发展订单农业和农产品期货交易。二是加强农产品营销。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建立“农产品田头市场+电商服务+消费终端配送”的销售模式,推进农产品大礼包线上销售,实现产销对接。三是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健全农业技术服务、动植物病虫害防治、农业减灾防灾、农产品流通、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追溯和农业信息服务六大体系。第四,搭建智慧农业综合信息平台。鼓励农业与旅游、电商、康养等业态融合发展,促进农业“接二连三”。
  (三)坚持旅游全域化,推动文化旅游提档升级
  延安要以全域旅游示范市创建为统领,以擦亮“两黄两圣”(黄河壶口瀑布、黄土风情文化、中华民族圣地、中国革命圣地)为总抓手,推动旅游业由过去的“点”式布局向“面”域转变,从片面强调景点景区向提升区域整体旅游品质及服务转变,积极发展红色培训、乡村旅游、健康医养、研学旅行等新型业态,实现空间上的“全景区”。紧扣红5A景区创建目标,加速五大文化旅游产业板块、十大革命旧址保护提升、六大文化产业园区等项目建设,不断完善景区景点服务功能和旅游基础设施。
  (四)坚持壮大实体经济,夯实经济发展物质基础
  一是要坚定不移做优做强做大国有企业,“一企一策”推进16户集团公司分类改革,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和国有资产管理机制,突出主业优势,提升竞争力。二是选择1~2家集团公司启动混合所有制改革,通过典型示范,使市属国有企业子公司混改率达到20%。三是深入开展清欠、减负、救助、化解产权纠纷“四项行动”,拓宽中小微企业融资渠道,顶格实施大规模减税降费,落实直供电、直供气政策,解决民营企业发展困难。四是引进一批成熟的新经济企业,孵化转化一批有潜力的轻资产企业,建立优胜劣汰的清退机制,推进新经济企业数量增加、质效提升。
  三、加大科技创新力度
  延安的企业要想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加大科技创新的力度。一是加紧设立科技创新支持基金,为中小企业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提供融资服务平台。重点支持与资源型经济转型相关的重大科研项目投入,加快转型项目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尽快转化。二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挥院士工作站、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等平台作用,精准对接企业发展需求,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三是鼓励企业加大对研发环节的投入,使企业掌握核心市场竞争力,创造条件促进各种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逐步形成以企业投入为主体的新型科技创新体系。 (作者系延安市委党校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