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安者,盖地之边鄙者也。缘之于上古,此地山河景观、草树花鸟、民人扰攘、生存纷争固在,然未得其称引名讳也。秦汉时,于郡县邦国史志,偶见其侧影。唐武德二年,置永安县,始为史家笔记。北宋太平兴国二年,置保安军。盖“保境安民”之旨,源出于此矣。金世宗大定十一年,改置保安县,其名遂远播千载而及于今也。
鉴之于古史,其地虽曰保安,然其安又何以为保焉?
宋夏对峙时,李元昊数度犯边,幸赖狄青等边将为功,一邑始得稍安。金、元、明间,兵连祸结,边事频仍,民无宁日,河何以清?清同治六年,回民乱军自安化杀入保安,邑人死伤流离者无以计之。逮及民国,土匪私劫,民团公掠,细民之为苦为患也,略无异于昔年矣。至若洪涝突至,官民淹溺于城;冰雹袭来,牲畜立毙于途;地动骤起,家室倾覆于瞬;大旱弥漫,饿殍遍及于野之状,遽难备述矣。边地萧索,荒村处处,生齿寥落,人相与食。保安之为安也,固亦难矣哉!
及至公元一千九百三十五年十月,毛泽东、党中央、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旋奠都保安。复以刘志丹所开创之陕甘苏区为根据地与出发点,厉兵秣马,枕戈待旦。小城人物,一时俊杰;千年史志,自写新篇;西安事变,巨手斡旋;国共合作,重绽笑颜。全国革命胜局,自此以定;保安人民安乐,始得保全。
建国伊始,万象更新,除弊兴利,诸事亨通。士节民淳,官清吏廉,旧俗涤荡,世道祥安。工农兵者,主人翁也,扬眉吐气,换了人间。然抗美援朝,义兵必出;三反五反,势所必然;超英赶美,亦梦亦幻;十年“文革”,知识罹难。保安之难保也,岂可复言矣。
改革开放,启新纪元,昔我保安,旧貌焕然。“十二五”以降,政治清明,经济领先,百强十强,时相蝉联。文化张扬,物质丰赡,人民生活,喜庆喧天。昔我往矣,其忧戚戚;今吾来思,此乐何极!
古有“盛世者,修史建志”之谓矣。余观夫此保安高塔也,岂亦非千年盛世之立体史志耶?其塔者,十有一层,基座二,塔身九,崇七十七点五米,底层之围,广四十二点六米,属钢筋混凝土框架式结构。各层均置景观挑廊,并覆有晚霞红石栏板。远望之,其色朱赤,如火焰然。是塔也,肇建于壬辰年(二○一二)十月,甲午年(二○一四)高考日,主体封顶合龙。至是年底,各色余工,始完竣焉。
宝塔内外,尽行彩绘,举凡神话传说、历史掌故、山川河岳、瑞兽祥云、五谷六畜、民俗风情,形象逼真、气韵生动、髹彩艳丽、线条畅劲。其意深矣,而其旨犹近。然则以今拟古,保安塔也,自与保安之历史文化,彼唱此和,遥相呼应;以古摄今,则保安之塔也,亦必与保安未来之时空,递相生辉,万古掩映。
呜乎!登斯塔也,举目遥穹,一峰孤耸,群山环拥。斜月清霜,雁阵南归,青峰滴翠,暮壑澄空,此秋之夕也;朔风吹彻,雪原驰奔,近河兽卧,远岫云笼,此冬之午也;杂花生树,众鸟争唱,马嘶豕突,犬吠鸡鸣,此春之晨也;雨霁虹出,薄雾迷蒙,烟霭聚散,天光醉醒,此夏之昏也。盖寒暖异时,四季之景也有别;晦明移步,四隅之见也不同;贵贱判然,穷通之感也难通;贤愚相形,雅俗之观也曷迥!夫居高以视下,千里在掌;仰观于星月,万方来奔。一塔之兀立也,邑人情有所倚;魂魄之所安也,端赖吾赋之成——
古邑千年曰保安,未得保安逾千年。
万里长征毛泽东,十载闹红刘志丹。
弃故鼎新开放功,展风耀日改革幡。
十四万人齐奋进,小康大道勇登攀。
周河荡漾北亦南,宝塔崔巍矗高天。
浮云遮望何足畏,长虹斜映岂等闲?
草树曾沐英雄泪,河山颇照伟人颜。
悠悠青史千载后,几多清浊逐悲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