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东
“五一”长假,无意出游,闲暇之余有幸拜读了高志旺先生的散文《我的陕北高原》。掩卷沉思,作品真挚动人的情感因子不时敲打着我的灵魂,令我心旌摇曳,不能自已。我不得不暂时把视线从书本上移开,任思绪随作品文字流淌的旋律、辽远的意境激荡飞扬一番。
《我的陕北高原》为我们打开了一扇了解陕北历史文化的窗户。作者立足陕北高原,或置身于某一原点回望,或从某一制高点俯瞰,高原上的高天流云,孤独残阳,千沟万壑,茫茫苍穹,无不见证着昔日的沧桑与今日的辉煌。作者睿智的目光穿透历史的隧道,深情地凝望着这块饱经风雨剥蚀而依然铁骨铮铮的黄土大地,倾诉着古老而厚重、绵延不绝的陕北兴衰史,娓娓动听。透过他近乎本真的描绘,我仿佛听到了辇车辚辚、战马嘶鸣、鼓角争鸣,看到了旌旗猎猎、刀光剑影与烽火狼烟……
藉着对故乡、对陕北深入骨髓的爱,无论是残阳夕照、塞外荒丘,还是老碗瓷瓮、石碾灶台,都成为作者笔下独具灵性的风景,无可更换。在他心中,自然是伟大的,人类是伟大的,然而粗犷剽悍、豪爽仗义的陕北人,乃是伟大中之尤其伟大者。正是这种对陕北高原的偏执的爱,迫使作者以朴实的语言裹挟炽热的情感,吟唱出一曲黄土地的赞歌,恰似高原上随风摇曳的红高粱,素朴炽热。看似波澜不惊的文字背后,却隐藏着作者一泻千里的万丈豪情。叹历史沉浮、命运艰辛,赞高歌奋进,今非昔比。作品既关照历史,又畅想未来,写实中蕴含抒情,传统中兼及现代,充满史诗般的张力。
古老沧桑的黄土高原是值得被礼赞的。它既有北国风光的壮美,亦有山丹丹花的绚烂。历尽千万年的时光,她厚重的身躯下,仍旧在喷涌着无穷的力量,孕育着一代代文学艺术人才。从高志旺的作品中,我们看到了陕北人生活和生命的悲喜剧,也看到了一代代陕北人身上绽放出来的人性与神性的光泽。这不只是高志旺艺术作品之魅力,更是陕北人不屈不挠、奋力拼搏、与天地争高下的英雄本色。高志旺先生作品中面对万物所流露出的炽热情感,既是广袤的黄土高原对他的馈赠,亦是他对养育他的这片黄土地难以割舍的心间情愫。
根植黄土地,情系大陕北。翻阅高志旺的系列作品,就像一下子被拽到了陕北高原的皱褶当中,与蓝天对话,与窑洞畅谈。对他而言,写作就好似吟唱信天游,粗犷的是形态,细腻的却是柔情。先生的缕缕情丝,一经文字穿针引线,便连缀成了《高原漫步》《高原流韵》《我的陕北高原》,宛如“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别是一种真情在萌动,在酝酿,在编织。深厚文化底蕴孕育的文字,不乏筋骨,却也生动。
值得一提的是,高志旺先生不仅在散文创作领域笔耕不辍,成就斐然,绘画、书法等艺术领域也别具一格。观其文学、绘画艺术作品,红枣树、山丹花、老榆树、石碾盘、老镢头、白羊肚子手巾……这些大陕北的文化“意象”,无不蕴含着陕北人在贫瘠的黄土地生存环境下,不屈服于命运的倔强与直面苦难的坚强。
回望数十载的艺术创作生涯,高志旺先生的行走、书写与绘画始终饱含着陕北人刚正强劲的韧性,流淌着陕北人坦荡奔放的热血。陕北汉子忠实敦厚、勤劳俭朴、豪爽仗义、敢说敢做,这些鲜明的北方男子品性在其字里行间得到了充分彰显。他们虽然年复一年地在黄土旮旯里受死苦,死受苦,一张脊背将太阳从东山背到西山,但他们从未背叛过这片黄土大地。他们是真汉子,顶天立地,坦坦荡荡,不藏着,不掖着,放开胆量,放高声音,一嗓子吼出去,地动山摇,感天撼地。
诚如高志旺先生所言:“我是一位陕北高原上多情的行吟歌手,我弹奏着我的竖琴神游于这千沟万壑之中。”散文《我的陕北高原》正是高志旺先生“以我观物”的多情产物,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作家对黄土高原深沉的无限眷恋,是作家用自我生命的激情与浓得化不开的乡愁浇灌出的文学花朵。
期待高志旺先生能携带着他既有的对陕北黄土地的眷恋,以其颇具灵性的文学才华与独具特色的艺术魅力,在深远而阔达的陕北高原上走得更远、更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