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第一书记杨大江:
巧用智慧下活棋 助力乡村快振兴
记者 樊小帅 通讯员 李文振
杨大江(右)查看村民新栽植樱桃树的长势
  杨大江是宜川县秋林镇王窑科村的第一书记。从2015年开始,他和驻村“四支队伍”巧用国家政策,为贫困群众不断奋斗,使该村12户贫困群众2019年全部实现脱贫。
  说起脱贫前后的变化,王窑科村贫困群众感受最明显的就是,“家里的收入明显提高了,生活不愁吃不愁穿,住房、看病、孩子上学都有了保障。”总结起来就是“三高”,即经济收入高了、生活质量高了、幸福指数高了。
  然而,脱贫攻坚,贵在能否长期提高群众抗风险能力,难在贫困群众能否持续稳定增收。
  4月23日,宜川遭遇持续低温冻害天气,作为支柱产业的苹果受到重创,王窑科村也未能幸免。经过灾后统计,全村苹果受灾超过五成,已经脱贫的贫困群众面临返贫风险。
  为确保如期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杨大江和驻村“四支队伍”紧急启动预防贫困户返贫应急预案,对全村建档立卡贫户进行精准分析、精准施策。
  为了保障贫困群众收入不减少,驻村“四支队伍”一是继续落实各项转移扶持资金和“八个一批”帮扶政策;二是对16名贫困劳动力通过村公益岗位、外出劳务输出及就近打零工等方式进行就业转移;三是对继续进行农业生产的贫困群众一方面指导他们种植玉米、豆类等短期粮食作物,一方面鼓励他们进行猪、鸡、蜜蜂等中短期养殖,确保脱贫群众今年继续实现增收。
  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要振兴。为了抓住产业发展这个“牛鼻子”,从2019年起,杨大江又和驻村“四支队伍”开始了新一轮的探索。
  王窑科村以苹果为支柱产业,全村2211亩的耕地,苹果种植面积就达到了2044亩。然而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苹果品种单一、果树老龄化严重、秋季鲜果销售难以及不稳定的气候因素成了制约该村苹果产业发展的瓶颈。
  如何破解产业发展难题,振兴乡村?杨大江他们有意识地开始培养更多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发挥“党员带富”“能人带富”的作用。
  2019年冬,为解决苹果秋季鲜果销售难的问题,在村干部王刚平的带领下,王窑科村群众利用国家农机补贴政策一次性修建小型果库26座,基本满足了全村苹果库存的需求,每年可为群众带来70余万元的收益。
  为了寻求产业多样性发展,2020年春,在村里产业能人的引领下,王窑科村10余户群众走上了设施养羊的致富新路子。
  为破解苹果品种单一、果树老龄化严重的困境,一部分敢于创新的群众已陆续引进并栽培了上百亩的矮化、短枝优良苹果品种。
  经过努力,王窑科村产业布局初步显现,乡村振兴蓄势而发。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我们有决心、有信心,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同时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开启新的奋斗征程。”杨大江底气十足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