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延长县大力推动特色农业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发展,增加优质农特产品供给,让果农和贫困群众在全产业链上实现稳定增收。2015年至2019年,延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8671元增长到10669元——
火红的富路开 稳稳的幸福来
记者 雷晓燕 干雄焱 刘小艳 祁小军 康慧
“存款到邮政,服务好,利率高……寄快递,到邮政,资费低,速度快……”
与罗子山镇政府一个山峁之隔,公路边一家村民外墙上的一条红色标语,似乎也在静静地诉说着,这里货运的便捷和村民殷实的家底。
镇邮政所的工作人员介绍说,一到秋季,村民发快递的特别多,每天的货物能在邮政所外面的台阶上堆放长长的一排。因为快递业务的增加,每年邮政业务营收能增加几十万元。
日益红火的快递业务,让另外3家民营快递企业也盯上了这块“蛋糕”,开始在罗子山镇布点。快递忙,农产品越来越吃香,罗子山镇农民的来钱渠道越来越广。
走进寨石村李志东家的院门,空气里弥漫着花椒的香味。李志东正在筛花椒,筛好的花椒已装了30多包。李志东家务花椒80亩,今年晒干的花椒有2000多公斤。“去年花椒每斤近40元,今年价可能没那么高,按每斤20元算,最少能收入8万元。”
鲜花椒一般4斤能干一斤,采摘鲜花椒,每斤人工费2.5元。57岁的王智军家,今年晒干的花椒有500多公斤。虽然雇了9个人采摘花椒,花费了近1万元,但不善言辞的王智军却另有一番考虑:咱花椒栽好了,能带动别人挣钱,也是好事。
今年酥梨价格也好,每斤能卖1.6元左右。良俭村里,58岁的赵树海正在果园里忙着给山西客商装梨。赵树海家里有6亩梨园,套了3万袋,产量9000公斤,收入近3万元。赵树海家的6亩苹果也已硕果满枝,“苹果能卖5万多元吧。”话语里,满是丰收的喜悦。
家里的12亩苹果开始进入盛果期,李家窑科村贾清杰的贫困户“帽子”前两年就摘了。脱贫后的贾清杰明显感到来钱的路子多了。站在地头,他细算今年的收入账:苹果套了7万袋,最少收入6万元;6亩梨能收入2万多元;土地流转挣了2600元;老伴给陕果集团打工挣了7000元……一笔笔账算下来,可观的数字让贾清杰发自内心地感叹:多亏了党的好政策,让农民的生活越来越甜。
农产品之所以能卖上好价钱,一是因为交通的便捷,村村都通了水泥路,农产品丰收后“跑得快”。二是果品质量的不断提高。近年来,延长县大力推动特色农业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发展,增加优质农特产品供给,建成塬区32.63万亩优质苹果生产基地、川道3万亩绿色瓜菜生产基地、黄河沿岸6万亩特色农产品基地和全域生态畜禽养殖基地。通过大力推进苹果前生产和后整理,全县苹果产量29万吨,产值9.6亿元。新增气调库储存能力9.2万吨,引进冷链运输企业1家,建成果业物流中心1个、智能选果线6条。建立大中城市直销窗口28个、村级电商服务站102个、贫困村电商服务站59个,建成各类网店715个、微信店铺642个、网上销售企业66家,让果农和贫困群众在全产业链上实现稳定增收。据介绍,2015年至2019年,延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8671元增长到10669元,成为增长最快的历史时期之一。
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还得益于各类特色农产品产业的培育。为了精准补齐产业空白弱项,延长县紧盯“一镇两川四沟”等7个产业薄弱区域,因地因户制宜,精准分类施策,努力在填补村户产业空白上下功夫。累计新建大棚432座、拱棚516座,实现瓜菜产量13.3万吨、产值2.32亿元。发展葡萄、红薯、小杂粮等特色种植6万亩,产值2.2亿元,全力推动特色产业到村到户全覆盖。
延长县罗子山镇的红薯近年来开始走俏市场,去年最好的每斤卖到了10元以上。下鲁村脱贫户呼三合种了3亩红薯,能产500多公斤。“红薯每斤3块都是好价钱。”罗子山镇年种植以红薯、红葱、辣椒为主的特色产业已达2万亩,红薯已成为罗子山镇的一项特色产业,给许多村民带来了丰厚的收入。
43岁的冯毅现任延长县火焰山红薯辣椒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几年来,一心要把“小红薯做成大文章”。目前,合作社吸纳社员269户,其中贫困户118户,非贫困户151户。种植红薯面积达500亩,平均年产红薯50万公斤。依托“合作社+贫困户”“合作社+农户”模式,将众多分散的农户聚焦到一起,全力带动红薯产业发展。火焰山红薯辣椒农民专业合作社获得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荣誉称号,合作社的“火李湾”品牌红薯取得有机认证。冯毅说,罗子山独特的土壤、气候、光照等自然条件,是老品种红薯种植最佳地。要摒弃过去靠天吃饭粗放型种植,踏踏实实把红薯做出品质。
冯毅的延长县火焰山红薯辣椒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延长县探索建立“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扶贫模式的一个缩影。据县扶贫局副局长李卫东介绍,全县98家合作社(企业)累计吸收带动贫困户10863户发展脱贫产业,村民致富奔小康的路子,越走越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