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
送教上门爱在路上
记者 叶四青
  “喜欢给你上课的老师吗?”
  “喜欢。”12岁的乐乐手挽着妈妈的胳膊,微笑着点点头。因为早产缺氧、大脑受损的缘故,乐乐吐字不清,他的话说得断断续续,“老师来我家都带着玩具,我很喜欢。蘑菇钉那个小游戏,我最喜欢。”
  老师打开了乐乐和小杰的心灵之窗
  乐乐是一个快乐温柔的孩子,与人谈话时,他有着甜甜的微笑。他紧紧挽着妈妈的一只手,说到高兴处,不忘和妈妈做眼神交流。“如果不出门,肯定看不出来他有问题。”妈妈杨女士说。外出时,乐乐一般不会主动和人说话。
  从2017年开始,延安市特殊教育学校(原延安市聋哑学校)先后为乐乐等18名住在城区及其周边的、不能参加集体学习的特殊孩子开了“小灶”,安排2名专职教师开展送教上门。每个孩子可以享受每月2次、每次1小时一对一的学习机会。
  乐乐手眼不协调,吃饭、上厕所都要妈妈帮忙,不能参加学校的集体学习。送教老师来乐乐家上课时,会给他带些小玩具锻炼他,尤其是蘑菇钉小游戏能够帮助他训练动作完成的精细度。
  除此之外,为了让乐乐能够接受特殊学校训练器材的康复训练,送教老师还会特别安排时间陪他到校进行一对一训练。“上课之后的变化是显而易见的,娃娃开朗一些了,一见到老师就开心不已,感谢老师的付出。”杨女士说。
  识几个字,对大多数孩子来说,并不是什么难题。但15岁的小杰因为脑瘫,不但走路不稳容易跌倒,智力也受到影响,不会吃、不会说。从2017年开始,小杰的奶奶陪伴他来延安市特殊教育学校上课。
  陪着小杰来上课,奶奶惊喜地发现,小杰虽然还是不会写自己的名字,但性格似乎变了。以前小杰不会和人交朋友,容易发脾气,在院子里一吼,别的小孩都不敢出门了。为此,小杰一家不得不常搬家。
  现在,送教的老师来了,与小杰亲近,和他做游戏,给他教写字,小杰愿意和人交流了。见到老师,他会表现得很开心。有时,他会跟奶奶要笔和纸,在本子上写写画画。在奶奶看来,这都是进步。
  “送教的老师很专业,也很有耐心。教学内容根据家长的需求和孩子的实际情况确定。几年接触下来,孩子对老师有了感情,每次见到老师,孩子都很开心,每次上课,都表现得很积极。”杨女士说,“希望学校再多开办些课程,让娃娃多学点东西。”现在每个月2个小时的课程,孩子学到的东西有限。特殊的孩子因为能力受限,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接受新事物的速度比一般人慢,如果能多教几次,多些新课程,会让孩子学到更多东西,也更好融入社会。
  送教老师说,希望多些政策支持
  记者在延安市特殊教育学校了解到,目前该校的送教上门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学习,二是老师到孩子家中教。
  延安市特殊教育学校校长魏华说,送教时老师带着真情实意教,让师生间结下了深厚的情谊。该校从2017年4月份开始派遣两名老师开展送教上门,老师虽然换过,但对孩子的耐心教导没有变。有4名学生先后在送教老师的帮助下适应了集体生活,已经成为延安市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
  现在送教的两位老师是有10多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中青年教师任晓莉和魏小媛。每个送教老师现在都有7个学生。她们的学生大部分在城区,最远的在延川县。
  “这些娃娃肯定会更费心。”魏小媛说。2019年9月送教以来,她最大的感受是效果不明显。一般来说,送教的对象是多重残疾、残疾程度高的对象,她说,希望家长多配合老师的训练,同时学会训练教育孩子的方法,提高学习成果,让孩子们掌握生存技能。
  送教老师为14个孩子每人准备了一本教案。老师教学有计划,家长反馈有签名。魏小媛从送教上门以来,每月不差地为西沟机械厂家属院的一个孩子上门送教。
  老师亲自上门送教,优点在孩子不用出门,但老师携带的教具很有限。像乐乐、小杰这种情况的孩子,在学校上课的话,就可以用车子、平衡木等康复设施帮助他们更好地提高身体协调能力,提升学习效果。所以,更多孩子在家长的帮助下来到学校,每月享受老师为他们提供的一对一教育服务。
  老师送教上学,把爱播洒在了送教的路上,而这条送教路上,也需要更多人关注。
  “针对送教对象的复杂状况,作为一名老师,还是希望有医学上的康复训练介入帮助提升训练成果。”延安市特殊教育学校送教上门具体负责人常艳艳说道。
  要想提高教学成果,该校部分相关负责人还表示,希望多一些政策支持,以利于建设送教的专业团队,更系统地教授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