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巧玲采摘大棚茄子 记者 刘小艳 通讯员 云诗涵 王妮妮
“我种了3座大棚,一年下来收入有七八万元,比外出打工强多了。”在安塞区坪桥镇马家塬村的一座蔬菜大棚里,脱贫户钟巧玲忙着手中的活儿高兴地说。
钟巧玲的喜悦,来自生活水平的提高。马家塬村地处白于山区腹地、毛乌素沙漠南端边缘,山大沟深,地广人稀,无主导产业,村民多以传统农耕业、畜牧业为生,年轻劳力大量外流,土地撂荒严重,是典型的贫困村。2014年之前,村民人均纯收入不足4000元。
自脱贫攻坚号角吹响后,马家塬村发生了不小的变化。经过几年的发展,村集体经济从零到目前的年均纯收入11万元;贫困发生率由2015年的10.1%下降到0.08%;村民人均纯收入达1.35万元,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纯收入9600元。
这一切的变化,都源于马家塬村特色产业的发展。根据村情实际,该村建起了大棚和果园,发展起了养殖产业,拓宽了村民的增收致富路。
“我们现在的日子,与过去相比,那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村民高永连高兴地说,“我主要发展湖羊养殖产业。湖羊育肥快、产羔率高、利润大,我一共养了80只。按照现在的喂养情况,一年下来,能有240只左右的羊羔。这些羊羔三四个月就能出栏,按照每只800元的价格,一年能收入将近20万元。”
“目前,我们村共有48户村民发展大棚产业,带动贫困家庭13户,大棚棚均纯收入7.2万元,人均纯收入2.3万元;发展湖羊产业17户,饲养湖羊167只;建成果园3647亩,发展新型产业黄桃150亩、花椒110亩、核桃148亩……”说起村上产业发展情况,马家塬村党支部书记马科学如数家珍,“我们村里还依托陕果集团,利用产业优势,流转贫困群众土地22户780亩。仅土地租赁费一项,户均年收入就达5318元,还增加了就业岗位,年务工人均收入达1.4万元。通过陕果集团的辐射带动,贫困群众自发建园19户124亩,户均6.5亩。”
马家塬村还通过统筹各方力量,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2018年,该村投资了39万元,建成40千瓦光伏电站;2019年,村里争取扶贫资金112万元,新建村集体大棚8座。通过光伏电站和村集体大棚的租赁,共计收入11万元;通过村集体经济的收入,安排贫困户公益岗位12人,人均收入1560元。
产业发展起来了,群众的生活水平也节节提升。如今的马家塬村,电网改造、自来水入户、通信网络实现全覆盖,道路完成硬化,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参保率达100%,无适龄儿童义务教育阶段辍学,处处都有喜人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