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的黄龙寒风凛冽,该县三岔镇孟家山村的田野里却是一片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大型秸秆还田机在田地里往返穿梭,将秸秆直接粉碎、埋入土中,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乡村冬景图。
孟家山村党支部书记曹红喜介绍说,以前每到这个季节,随处都能看见农户焚烧秸秆的现象,但现在,凡是农机能到的地方,秸秆都会全部粉碎还田。
曹红喜还是三岔镇孟家山村的玉米种植大户,今年种植了200余亩玉米。进入成熟季前,他就联系好联合收割机和秸秆还田机。“我除了带头做好秸秆粉碎还田外,还帮其他农户做好秸秆粉碎工作。”曹红喜说,“秸秆还田对于当地群众来说不但有环保账,还有经济账。”种植玉米以来,他就购买了一台大型机器,收割玉米后及时粉碎秸秆,避免焚烧带来的污染。粉碎的秸秆通过发酵变成有机肥,不仅能降低成本,减少肥料的投入,还能够促进农作物增产增收,增加经济收入。
黄龙县全县苹果种植面积达到16.5万亩,其中挂果面积有8万亩。在无公害果品生产过程中,为了使苹果快速均匀上色和提高品质,果农会使用反光膜,但反光膜是一次性的铝塑合成品,会对土壤产生一定的危害。2019年11月,该县与陕西金亿来农资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反光膜定向回收合同,让废弃的反光膜有了去处。
“以前苹果采摘后,最让果农们头疼的就是反光膜的处理,一方面它是塑料很难降解,并且影响土壤肥力,另一方面污染环境也比较严重,遇上大风满天飘。”村上务果大户李攀登说,今年不一样了,县上出台了政策回收反光膜,这可算是解决了果农们的心头大事。
陕西金亿来农资科技有限公司反光膜回收项目负责人黄通宕说:“我们把回收的反光膜经过处理制成塑料颗粒,再运出去制成塑料制品,变废为宝,实现了农业废弃物再利用。”
近年来,黄龙县坚持发展与治理并重、生产和生态兼顾的原则,按照“再利用、减量化、资源化”的思路,出台了农村废弃物综合利用奖补办法,有机肥厂实行秸秆原料换肥料措施,推行秸秆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原料化“四化”利用模式,按照“户收集、村转运、乡(镇)处理、企业回收”的方式,对全县7个站点回收的废弃果园反光膜、农膜进行以量定补,有效减少白色污染。
如今,黄龙县推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加快解决农业“成长的烦恼”,秸秆综合利用率、农膜回收率分别达到94.17%和95%以上,农业发展的“绿色底色”越发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