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21年01月03日
铁道兵心系老区延安
罗丽华
  1973年,时任农垦部长的王震将军在回延安看望老区人民的时候,发现延安农田水利发展困难,非常着急。回到北京后,就将延安的困难汇报给中央领导。中央领导很快决定给老区强有力的、一步到位的支持。铁道兵是全国铁路建设和基础建设的突击队,于是,中央就让200多名铁道兵从军营转战老区延安。
  得知这一消息,铁道兵都非常激动。能去陕北延安,那是多么光荣自豪的事情啊!于是,他们来不及脱下军装,来不及与亲人告别,就从军营直接到陕北。当他们穿着没有领章帽徽的军装出现在延安的大街上,引来无数人关注的目光。
  来到延安,亲眼目睹了延安的落后,铁道兵们心里非常酸楚。他们一致认为,改变延安面貌是他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当年,王瑶水库和洛川拓家河水库已经开工一年多了。由于铁道兵的到来,宜君西河水库和子长中山川水库也同时开工。延安一下子来了这么多人,吃饭、睡觉真的是个大问题。延安领导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克服重重困难,首先安排铁道兵的吃和住。生活上,对铁道兵关怀备至。凡此种种,使得铁道兵倍感亲切,至今都无法忘怀。
  如今,每当想起这些往事,铁道兵们仍然激情澎湃,心中是满满的感激与暖暖的爱,为年轻时选择去延安而深感荣幸。当时,随铁道兵分配去老区的不仅仅有战士,还有一大批机械化施工装备。大到铲运机、空压机、柴油发电机组和各种型号的汽车、推土机,小到各种型号的螺丝钉和钢丝。可见中央领导从来就没有忘记老区和老区人民。
  回忆当年,军人风度,军人速度,军人力量,军人的吃苦耐劳精神给本来就热火朝天、人山人海的水库工地注入了新鲜血液,加足了马力,确保了质量。这真是“党中央念延安,北京延安心相连;延安领导立大志,三年改变延安貌;北京知青爱延安,稚嫩之躯舍挥汗;铁道兵敬延安,不想家乡想贡献;延安人有榜样,为建家乡多流汗。”
  延安王瑶水库、洛川拓家河水库、宜君西河水库、子长中山川水库、富县川口水库、延安孙台水库,这六个水库和延河改河造地、延安鱼池、青化砭农田治理以及四十里铺造地工程等等,都是73年到75年前前后后的施工现场。可想而知,施工队的工作量,施工难度,人员的流动性有多大。可是我们的铁道兵已养成吃苦耐劳,不惜流大汗、出大力的无私奉献精神。为了赶工期,加班加点不叫苦,顶风冒雨不后退的铁道兵,真是一群响当当的钢铁硬汉!
  当年的施工队,施工现场没有节假日,没有星期日,施工需要就是工作时间。铁道兵们常年吃住在工地。工程急,少休息;工程缓,喘口气。冬天停工集中休假之日,就是铁道兵回家探亲之时。每年一次回家机会,每次回家,心中的酸、甜、苦、辣、咸全部交织在一起。
  当年,这些年轻的铁道兵,都来自祖国的四面八方。他们中间的大多数人,妻子在家乡或工作、或务农。无论生活中有什么困难,妻子都是望洋兴叹,无力相帮。而他们只能节衣缩食,往家里寄点钱,解燃眉之急。两地生活不仅仅是生活上不能相互帮助,感情上的沟通也只能依靠书信交往。这一点,现代人永远也无法理解。为了建设延安,铁道兵的亲人也同样付出了代价,也同样值得尊重和敬佩。
  一年又一年过去了,年轻的小伙子不知不觉都成了爸和爷。他们今天常常和孩子们说:“铁道兵军营是我们的学校,延安就是我们青春的故乡。”
  延安,永远是铁道兵思念和向往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