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省济源市委书记掌掴政府秘书长的事件被推上热搜,引发热议。虽然其中的是非曲直还有待调查,但身居“一把手”要职,在公共场合对干部一言不合就大打出手,其做法粗暴霸道,其行为傲慢出格。这样官大气粗的干部,这种权力的任性是要不得的。
为政之要,惟在得人。一记耳光,暴露出这位地方主政官员“政德”“官德”的缺失,从侧面折射出干部作风颐指气使的权力放纵,损害的是党和政府的形象与威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领导干部要讲政德,政德是整个社会道德建设的风向标”,并指出“做官先做人,做人先立德;德乃官之本,为官先修德”。但时至今日,仍有少数干部打官腔、耍派头,以上压下、以大欺小,日常行事飞扬跋扈。究其原因,是官本位思想在作祟。这种现象值得深思,亟待整治。
以官为本,必然以民为末。为官要有官德,有权不能任性。这位书记为何要甩出这记耳光?“不该在事发餐厅吃饭”或许只是一个导火索。其中是否另有隐情不得而知,但矛盾再多、权力再大,也不能目中无人、目无法纪,更没有动手打人的道理。官的背后是权力,可如果权力过大又得不到有效制约,公权就会有演变为私权的隐患。领导干部无论职务高低,都应该摆正位置,将工作重心放在为群众服务上,做好人民公仆。延安时期,毛泽东、朱德等领导人“只见公仆不见官”的为民情怀,时至今日,依然是广大领导干部学习和借鉴的精神财富。
“国家之败,由官邪也。官之失德,宠贿章也。”官员的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影响到民生的福祉。党纪国法面前,谁也没有特权,不论职务多高、资历多深、贡献多大,都要依法守纪。领导干部需要以“君子检身,常若有过”的态度加强自我约束,提高自身道德修养,以德修身、以德立威、以德服众,还需要有更为严格的制度,作为约束权力任性的“紧箍咒”,这些都应是一记耳光的背后该有的警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