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
安贫乐道下桃人
王来益
  我插队的地方是陕北宜君县尧生公社下桃生产队。宜君、尧生、下桃这几个词,让人想起远古,想起先人,也想起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下桃,可能不像桃花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那般美丽,但也应该不会太差。因为从民俗到小说,什么“杏花村”“桃村”,都意味着美好、富裕、祥和,我们对将要落户为民的下桃满怀美好憧憬。
  下桃地势低,几条梁的尽头形成一个小盆地,盆地当中有两座小山:南山和北山。渭河的支流洛河沿北山绕村而过,对岸就是洛川县。
  二月二,龙抬头。这一天是个重要的日子,是农闲的最后一天,预示着大地回春,新一年的劳作即将开始。这一天,家家户户去赶集,为春耕生产做准备。人们或买盐买煤油,或买针头线脑扯花布,或背上二三十斤菜籽换炒菜油,也有人出门访友走亲戚。小伙三五成群,大姑娘换上最漂亮的衣服,几人结伴而行。平时不出门的他们既是替家里采购,也是游玩。
  清明,也是重要节气。清明前后,种瓜点豆,农活一道接一道。初来乍到,清明那天,老乡也给了我们一个惊喜。早晨起来,村子中央的大槐树忽然绑好一个秋千,足有五六米高,几个孩子在那里荡来荡去。我过去问谁绑的。有孩子说是队里绑的,年年都绑。我迫不及待地跳上去,一蹲一站,不断地给秋千加压,秋千越荡越高。没想到偏远山村还有这玩意儿。几个未出嫁的姑娘也时不时跳上去荡两下。其实,村里的秋千不止这一个,还有几个矮一点的,那是老乡自家绑的。荡秋千,迎春忙。下桃人延续着千百年来的风俗习惯。
  晌午下工回来,看见运生妈坐在她家门前树下的小秋千上慢慢晃荡,小脚刚刚离地。当时她40来岁,已满头白发,小眼微眯,完全是一小老太太模样。她是老来得子,把儿子当成心肝宝贝,曾几次找我队知青,让给她高中毕业的独生子郭运生找北京媳妇。此时她坐在秋千上,一脸悠闲,面带微笑。看着她悠然自得不断晃动的样子,觉得她是在享受当下,或是回到童年。她一生没出过远门,也许在梦想和她的北京儿媳去了北京……
  这天,蛮牛、福仓、记国等平时喜欢和我们一起玩的几个半大孩子,还给我们带来了炒豆。炒豆,也是清明时节家家必做的事情。炒豆焦焦的,香香的,各种各样。有黄豆、红豆、扁豆、玉米豆、面豆,这个风俗也许是下桃人向人展示去年下桃还存有的五谷杂粮,同时祈盼来年五谷丰登。
  清明,是下桃人的重大节日。我们插队的第二年,清明过后没太下雨,眼看小麦应该灌浆了,人们心中不免着急。一天晌午下工回来,我们刚刚开始做饭,就听见外面大呼小叫的。出去一看,一帮孩子从村里被几个大姑娘推着赶着,经过我们的住处向水泉走去。后来才知道,她们去水泉求雨。下桃的水泉,两个泉眼,相隔一尺,一粗一细,加起来有水杯粗,泉水缓缓流出。泉口下面一巨石,被常年的泉水冲出两道水沟,巨石周围有石头围成一米见方的水坑,这就是下桃人吃水的地方。多余的泉水溢出水坑,流向洛河,形成小溪。小溪两侧长满青草和树木,再旱的年景,这里也是郁郁葱葱的。由于水泉总体形状像乌龟鼻子,因此下桃人叫它“龟鼻子”泉。龟鼻子泉,泉水千百年来日夜流淌,源源不断。下桃人吃它喝它爱它敬它,视它为神圣,视它为图腾。
  现在回想插队四年中,那些日夜相处的下桃人,他们善良淳朴,安贫乐道,在天地间顺应自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每天与黄土打交道,没有非分之想。可他们对天下大事不糊涂,他们近期把知青当成自家人,远期认为知青要远走高飞。他们中不止一人对我们说过:“你们是国家的人。”现在想来,面对世事变幻,在我们当事者迷茫的时候,他们倒像是深山老林中修行的高人,坐看云卷云舒,从容淡定;时事变幻心知肚明,尽在不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