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是中国革命的摇篮。在延安这块神奇的土地上,诞生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
革命圣地延安驰名中外。作为一个广义上的“延安人”,在1978年之前,这样有名的地方只听人说过,但自己没去过。1978年,因为要在延安参加集训,我同各公社武干一行13人才去了延安。
一个月的集训时间很是紧张。为了更多地了解延安,我利用星期天,到宝塔山、枣园、杨家岭和王家坪纪念馆看了看。当时,由于1977年,延安刚发过洪水,灾后淹没的痕迹仍然随处可见,让人看了非常难过。在我的印象中,延安人多,居住的地方凌乱拥挤,不少人依然居住在山坡上和沟岔内。当时交通不便,人们隔河相望,面对面能够说话,但是要相逢却不容易。
1984年,我当了圪台乡副乡长,去延安学习过几次。到了1994年,我任职县水利水土保持局局长。由于工作的需要,去延安办事成了常事。那时候,办事很费时间。有时为了办一件小事,我要分别去南关、北关和东关,来回绕几个圈子。在水利局工作期间,我不但常去延安,而且也常去延安北边的几个县学习、参观和交流。每年的春季生产和秋冬农田基建期间,我常常要去各个县上。那时候,我感到北边几个县的群众生活很苦,生态环境也很脆弱。
2002年8月,我退居二线。2008年,我介入县老促会的工作。2014年5月,全国老促会在延安召开了研讨会,我以县老促会秘书长的身份参加了这次会议。这次会议,使我与延安又有了一次更加亲密的接触。会议结束后,主办方除了安排与会同志参观了宝塔山、枣园、杨家岭以及王家坪革命纪念馆外,还特意安排大家参观了延安新区。当时,延安新区削山填沟工程刚刚结束。远远望去,一马平川,场面非常宏大。大家认真听取了新区工作人员对整个工程的设计规划以及建设情况的介绍。到场的代表非常震撼,都为新区的建设点赞。
时间过得很快,2016年6月,我被评为延安市老干部先进个人,到市委接受表彰,表彰会就是在新区召开的。这次距离我上次来到延安新城仅仅过去了两年。可在这短短的两年内,延安新区就以惊人的速度建成并投入使用,这让我特别惊喜。
2018年年底,市上开展市民走进市政府活动。活动中,我有幸又来到延安。这次,我比较全面地了解了新区的建设,特别是了解了为民服务中心。知道了前来办事的人,不出大厅就可以办完所有事情。与我曾经到延安办事相比,现在真是方便多了。
1978年到2018年,整整四十年。在这四十年中,我无数次去延安。今日的延安与四十年前相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的延安高楼林立,人们告别了破旧的土窑洞,住上了楼房;新机场投入运行,缓解了交通;绕城公路的建成,方便了人们出行。现在的延安老城,绿水青山,环境优美。这么短的时间,这样大的变化,是党的政策好,区域经济好,也是延安历届领导高瞻远瞩,靠魄力和勇气审时度势、英明决策、加快发展的结果。
建设新区,虽然我们付出了努力,但我认为一切都是非常值得的。用辩证的观点看待,没有新城的支撑,老城的生态就不可能得到有效的恢复。我坚信,延安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