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知青养的种猪(资料图片) 1970年春节,我们队知青没有回北京,打算一起在农村过节。
队里第一个招工出去的同学李作元回来了,大家很高兴。可是拿什么招待客人呢?这可犯了难。
大家推举女知青刘静原为首席大厨。陕北的冬储菜主要是土豆、胡萝卜和白萝卜。看来,再高明的厨师也只能在这三样菜上做文章。几个知青打下手,任务是削土豆和萝卜皮,一会儿削了一大盆。刘静原开始指挥大伙把洗干净的土豆萝卜切成滚刀块和丝、丁、片、条等各种形状。折腾了整整一个下午,借来的两张桌子摆满了土豆萝卜做成的美味佳肴,看起来挺丰盛。主食有老乡送的油糕、油馍、黄米面豆包,还有糜子酒。开席前,为庆祝在农村过的这个知青团圆节,大家一起举碗。
接着,刘静原开始介绍上桌的菜肴:这道是陕北的做法,叫“烧土豆”,就是把大块的土豆用油翻炒一下,然后倒点酱油,加水焖熟,入口软绵绵的;第二道是“酱炒三丁”,所谓的三丁,就是土豆丁、胡萝卜丁、白萝卜丁,放一点北京黄酱,比平日的熬菜要精致许多,有股酱香味;第三道、第四道、第五道就是土豆丝、土豆片、土豆条了,做法大同小异,形状不同而已。不知谁说了一句“这不就是土豆宴吗”?是啊,那年月能吃上如此丰盛的土豆宴已经不错了!北京有个说法:“饺子就酒,越喝越有。”我们这餐应改作“土豆就酒,越喝越有”了!我们包了饺子,当然也是土豆和萝卜馅的。席间,大家不停地给李作元敬酒,他是第一个离开生产队的知青,酒里自然有恭喜、渴望、憧憬、希冀……有说得清和说不清的各种情愫。最根本的,是盼着哪一天自己的命运也能有转折。
常言道,“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这桌土豆宴是我们插队知青聚在一起吃的第一桌宴席,也是最后一桌。以后的几年,招工、招干、参军,知青陆陆续续离开了农村。我们的人生就像土豆宴上的土豆一样,切出了不同的形状,做出了不同的菜肴和味道。有一路顺风扶摇直上的,有大起大落风雨飘摇的,有轰轰烈烈事业有成的,有坎坷多难跌跌撞撞的,有富甲天下腰缠万贯的,有一事无成穷困潦倒的,有欢欢喜喜知足常乐的,有平平淡淡日月温馨的……
结束那次宴席,知青们都走出了山沟,走出了不同的人生阅历。我是队里北京知青中最后一个离开村子的,经过每一次的悲欢离合,送走每一位同学,都有不同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