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
鼠疫防控知多少
  鼠疫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是以发病急、传播快、传染性强、病死率高为特点的烈性传染病。
  一、鼠疫的传染源
  1.鼠疫染疫动物。自然感染鼠疫的动物都可以作为人间鼠疫的传染源,最主要的传染源是啮齿类动物如旱獭、黄鼠、沙土鼠、黄胸鼠、褐家鼠等。
  2.鼠疫患者。主要是肺鼠疫患者,在疾病早期即具有传染性。
  二、鼠疫的传播途径
  鼠疫可以经鼠蚤叮咬、破溃皮肤接触和呼吸道飞沫传播。带菌动物被跳蚤叮了之后,再去叮人,这时,人便会感染鼠疫。
  少数病人是因捕猎、宰杀、剥食患病动物的皮、肉或直接接触病人的痰液、脓液、血液,经由皮肤或粘膜的伤口而感染鼠疫病菌。
  肺鼠疫病人可以通过咳嗽、谈话、呼吸等,借飞沫形成人与人的传播,可以造成人间鼠疫的大流行。
  三、鼠疫的临床特征
  各型鼠疫患者如果不及时治疗均会导致死亡,尤其是肺鼠疫和败血型鼠疫,病死率几乎为100%,而且患者往往在几天内便会丧命。
  鼠疫潜伏期较短,一般在1-6天,个别病例可达8-9天。鼠疫患者一般都表现出危重的全身中毒症状,发病急剧,恶寒战栗,体温突然升高至39~40℃,呈稽留热。头痛剧烈,有时出现呕吐、头晕、呼吸急促症状,很快陷入极度虚弱状态。重症患者表现为意识模糊、昏睡、狂躁不安、谵语、颜面潮红或苍白,有重病感和恐怖不安感,眼睑结膜和球结膜充血,即出现所谓的“鼠疫颜貌”。
  四、如何预防
  从事野外工作的人、牧民接触染疫动物几率大,感染的可能性较一般人群高,平时要注重防护,减少被叮咬的机会。
  从疫区归来或接触过可疑疫源动物后出现发热等症状,要及时就诊。及时的抗生素治疗可降低鼠疫的病死率。
  对疑似或确诊病例坚持就地、就近隔离治疗原则,同时应对直接接触者在单独隔离状态下进行医学观察。搞好爱国卫生运动,整治生态环境,严防鼠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