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秋季如何养生防病
记者 宋伟 刘晶
  不知不觉已经入秋,天气变凉,身体的活动也少了,好多人变得懒洋洋的,好像总是没睡醒,上班也总是带着一些倦意,提不起精神。
  《黄帝内经》对四季养生提出了“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总原则。入秋后气候特点由炎热转为凉爽,这时阳气逐渐收敛,阴气逐渐上升,是万物成熟、收获、收藏的重要时期。此时,人体阴阳开始出现阳消而阴长,所以人们的生活起居养生相应随着调整,以顺应阴阳消长的规律,注意养护自身阴气阴精,秋冬养生总原则是应保养阴精,因此突出一个收字。
  秋季养生防病应该如何做呢?我们请延大附院中医科主任,中医学教研室主任,陕西省第三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医学硕士、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刘运磊来详细解读。
  起居有常
  首先睡眠上,做到早睡早起。秋季是收藏的季节,万物收敛。我们应早睡,以顺应阳气之收,早起,使肺气得以舒展,且防收之太过。有学者对脑梗死等缺血性疾病发病时间进行调查研究,认为秋季适当早起,可减少或缩短小血栓形成的机会,这类疾病在秋季高发,且发病多发生在长时间睡眠的后期,这是因为久睡脑血管中血流速度越来越慢,易形成血栓,所以早睡早起对于预防脑血栓发病有一定的意义。
  其次穿衣上,要酌情增减衣服。秋季天气多变,有寒热之异,温凉燥之别,不要一下子穿衣太多,因为此时人体的阳气还没有潜藏到体内,人体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比较弱,因此衣服要随气候变冷逐渐增加,这样有利于身体对冬季寒冷气候的适应,这就是老百姓说的“春捂秋冻”的道理。
  秋季坚持适宜的运动锻炼以提高机体抵抗力,进行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等传统运动,慢跑、乒乓球、羽毛球现代运动方式,通过运动,中医上来说不仅可以调养肺气,提高肺脏器官的功能,而且有利于增强各组织器官的免疫功能和身体抵御外界寒冷刺激的能力。但特别要注意:锻炼后切忌穿汗湿的衣服在冷风中逗留,以防身体受凉;避免过度剧烈运动所造所造成的大汗淋漓,致使津气耗散。
  饮食宜忌
  秋季饮食以“润肺、补肝、健脾”为原则,宜“少辛多酸”。
  燥为秋季主气。入秋后,气温逐渐降低、湿度逐渐减少,气候日渐干燥,以致出现秋凉、干燥的气候,称为秋燥。秋燥最易伤肺,因为肺喜清肃、濡润,燥邪伤津,肺首当其冲。秋燥可见口鼻干、咽干、唇干、皮肤干、大便干,即所谓“燥胜则干”,故“润其燥”是秋季饮食养生大法之一。
  首先,应适当食用滋阴润肺之品,如多食芝麻、糯米、蜂蜜、枇杷、菠萝、甘蔗、萝卜、冬瓜、梨、百合等以养阴、润肺、生津。其中梨是秋令食疗中清淡、滋润、养容之健品,中医认为,梨有生津止渴、止咳化痰、清热降火、养血生肌、润肺去燥等功效,还选用西洋参、沙参、麦冬、百合、杏仁、川贝、胖大海代茶饮用。秋季是咳嗽的高发季节,给大家介绍一个咳嗽食疗方可用梨一个、川贝粉3克、冰糖9克。先将梨去核,把川贝粉和冰糖纳入梨中,再将梨扎好,隔水蒸熟,每日两次,每次服半个,连服三日。
  其次,秋季饮食还要贯彻“少辛多酸”的原则。酸入肝补肝,酸味也收敛补肺,多吃酸性的食物,如:乌梅、陈醋、山楂、橘子、梨、苹果、葡萄、莲子等,少食葱、姜、蒜、韭、椒等辛辣伤阴的食物。辛能胜酸,减辛味饮食在于平肺旺之气,增酸味饮食在于助肝弱之气。故宜多食酸味果蔬,一则化阴润燥,二则扶助肝气。
  再次,秋季宜多进温食,少吃寒凉之物,以颐养胃气。如过食寒凉之品或生冷、不洁瓜果,会导致湿热内蕴,毒滞体内,引起腹泻、痢疾等疾病。所以有“秋瓜坏肚”的民谚,老年人、儿童及体弱者尤当注意。对年老胃弱之人,还可用晨起食粥法以益胃生津,如百合莲子粥、银耳冰糖粥、红枣糯米粥、鲜生地汁粥、杏仁川贝糖粥、黑芝麻粥等润肺益胃之品。
  调养精神
  秋季内应于肺。肺在志为悲,悲忧易伤肺。要做到内心宁静,心情舒畅,切忌悲忧伤感,即使遇到伤感的事,也应主动排解,保持乐观向上情绪,以避肃杀之气,同时还应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我国古代民间有重阳节(阴历九月九日)登高赏景的习俗,登高远眺,可使人心旷神怡,一切忧郁、惆怅等不良情绪顿然消散,是调解精神的良剂。
  秋天梳头符合秋季养生强身的要求,能通达阳气,宣行郁滞,疏利气血,当然也就能强身壮体了。隋朝名医巢元方就明确指出,梳头有通畅血脉,祛风散湿,使头发不白的作用。苏东坡对梳头促进睡眠有深切体会,曾说:“梳头百余下,散发卧,熟寝至天明。”因此通过梳头,可以疏通经络气血,起到滋养和坚固头发、健脑聪耳、散风明目、防治头痛的作用。中国古代的《养生论》中说:“秋三月,每朝梳头一二百下。”说的是两重意思,一是梳头可以养生,二是秋天这个季节适合梳头养生。
  未病先防
  他说,从前面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到,秋季也是很多疾病的高发季节,新病旧疾时有发生,因此要特别做好疾病预防,比如急性病菌痢,是秋季最容易发生的疾病,甚至会导致非常严重的后果,预防的方法,最简单的就是搞好饮食卫生和饮水卫生。此外,还要预防慢支、哮喘、脑中风等慢性病发作。老慢支患者感冒后有90%以上,会导致急性发作。10月末至11月初是高血压病发作的第一高峰期,90%以上的脑中风病人有高血压病史,秋末季节脑中风发病率直接与气温偏低、气压较高有密切的关系。
  刘运磊总结道,秋季养生养阴以收为主,肺主一身之气而和于秋,秋季药顺应自然收敛之性,使人体气阴收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