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2月18日,是我在延安施工队过的第一个新年。这个年热闹非凡,喜气洋洋,让我大开眼界。这个年,既纯朴热情又传统正宗,是我生命中过得最有年味、最快乐的一个年。
冬天,我们施工队大部分职工的家属都在家乡,所以,大部分人员都回家乡探亲了。大部分人员走后,队部大院里就剩下二十几名北京知青组建的十几个家庭、三户铁道兵和住在大院里的十户本地人家。
虽然人员不多,但施工队领导考虑得非常周到。队部派专车去南泥湾置办年货,每一个家庭里的男主人负责购置年货,女主人负责清理房间,洗洗涮涮。我们都按照自己在家过年的习惯来为过年做着准备,然后挨家挨户地串门,互相讲述各地的年俗年味,并约定大年三十那天,每家做个拿手菜,一起喝酒过大年。
到了大年三十,我们每一家都认真准备,大家在一起喝酒划拳。我第一次看见喝酒划拳,已经记不清划拳时候,喊些什么,怎么比划的了。但是那个热闹的气氛,让我欣喜若狂,让我也跟着喝,跟着喊,跟着唱,跟着乐。直至深夜,昏昏欲睡的我才回屋休息。
大年初一,延安传统的拜年仪式开启。首先,施工队的领导干部来队部给大家拜年,和我们每一位职工握手,为我们送上祝福。随后,附近生产队的秧歌队敲锣打鼓地来施工队拜年。队里也事先准备好烟、瓜子、大枣、核桃等接待礼物。让我惊讶的是,每一个秧歌队都是现场自编、自导、自演的拜年词。虽然我当时还听不懂全部歌词,但知道歌词的大意是感谢施工队对他们的帮助,祝我们来年顺顺利利,红红火火。陕北老乡的生活那么艰难,却丝毫不影响他们对幸福情感的表达。他们用发自内心的话语感恩,抒发情怀,祈盼幸福,向往火红的年月。
更让我大开眼界的是延安正月十五的闹秧歌。到了正月十五这一天,延安城里一片狂欢。大街上到处锣鼓喧天,陕北大秧歌花样繁多,丰富多彩,让我们眼花缭乱。坐花车,划旱船,穿着戏装表演,好不热闹。这是我第一次看见陕北大秧歌,又热闹又震撼。除了秧歌,晚上村里还转九曲。
“转九曲是啥?”我们这些知青不懂。天还没有黑,我们施工队的人相约着往村里走,一边走,他们一边给我讲解。所谓的“转九曲”就是在萝卜上挖个小洞,洞里边放点油,油里面放一条能点火的线。把萝卜里的油点着之后,将它们秩序井然地摆在空地上,横着摆九个,竖着也摆九个,中间留下人通过的地方。
天全部黑了,人们也陆陆续续来到九曲前,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大家挨个儿围着萝卜灯走。现场还敲锣打鼓,好不热闹。突然,我听到噼里啪啦的响声,看到了闪光冲天。啊!是烟花,自制的烟花也这么美啊!原来老区人民的生活是这样丰富多彩!他们不仅勤劳善良,还聪明智慧,真是了不起的延安人!
转眼间就是二月二,龙抬头,家家户户蒸面花,这也是陕北年的最后一个重头戏。蒸面花就是用面做成各式各样的小动物、花朵、水果的造型,再把它们放在蒸笼里蒸熟。只见做好的花馍形状各异,颜色鲜艳。这陕北女人轻车熟路的手艺,对于我来说,却是第一次有幸欣赏的艺术品。好喜欢啊!原来,陕北勤劳智慧的婆姨,不仅能剪纸、做鞋,还能做出这么漂亮的花馍。
在延安过年,让我感到新鲜、好奇、惊喜。四十多年过去了,至今回想起来,还是那么开心、快乐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