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
延安的窑洞有马列主义
徐富梅 同晓贞
  窑洞,是黄土高原特有的建筑。1935年,党中央落脚陕北,窑洞成了共产党人的新家,也见证了我们党十三载的革命历程。同样,窑洞也被赋予了新的涵义,用毛泽东的话来说,就是延安的窑洞是革命的,延安的窑洞有马列主义,延安的窑洞能指挥全国的抗日战争。
  一、延安的窑洞为什么有马列主义?
  马列主义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思想旗帜,中国共产党就是马列主义武装起来的党。民主革命时期,党带领广大人民在这一思想武器的指导下取得了系列伟大胜利,但也因我党处在“幼年”时期,不能很好地运用马列主义指导革命实践,因而出现了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差点断送了党和革命,使我党被迫长征。党中央落脚陕北后,中国革命翻开新的一页,通过总结反思革命惨痛经验教训,我党意识到如何科学运用马列主义理论武装全党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重要任务。
  1938年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向全党提出了学习马列主义理论的任务。1940年底,一些革命将士被召回延安到中央党校学习,他们驰骋疆场,英勇善战,但让蹲土窑洞,啃马列书本却一时难以适应。毛泽东教导他们说:“听说你们住不惯延安的土窑洞,这是要不得的,延安的土窑洞是最革命的,延安的窑洞有马列主义,延安的窑洞能指挥全国的抗日战争……全国人民把希望寄托在我们身上,寄托在延安的土窑洞里。”将士们听了备受鼓舞,发奋学习。
  延安时期,通过对革命惨痛教训的深刻总结与思考,我党认识到干部的马列主义理论素养是革命成功的重要因素,只有将学习和实践马列主义化为自觉行动,用马列主义武装全党、教育全党,才能提高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中国的革命之路才能走得更顺畅。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延安的土窑洞闪耀起了马列主义的耀眼光芒。
  二、延安的窑洞有马列主义是什么?
  首先,延安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辈革命党人带头从事艰巨的马列主义学习研究和写作工作。为了研究马列主义,毛泽东阅读了大量的马列原著,如《共产党宣言》《哲学的贫困》《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等等,并做了详细的笔记和批注。他还以巨大的理论勇气从事马列主义理论创作。在凤凰山的李家窑里,毛泽东创作《辩证法唯物论讲授提纲》,其中的“两论”更是哲学上阐述了教条主义和主观主义的错误。《论持久战》创作于吴家大院的窑洞里。杨家岭的窑洞灯火更是照亮了《新民主主义论》。同样,其他中央领导同志也努力进行研究创作。如刘少奇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张闻天的《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与党的组织问题》等等。这些诞生在延安土窑洞里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典著作和篇章,孕育了我党新的思想武器。
  其次,发动马克思主义学习运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后全党兴起了马列主义学习运动。学习运动,采用的是体育运动中的运动竞赛模式,大家人人参与学习,比差距、学先进,赶“对手”,帮后进,超标杆,看谁学得又多又好。通过这种形式,就把个人的学习搞成了一个群体性的学习活动。在此基础上,我党还办学习组、补习班;制定了每日两小时学习制度;设立五月五日学习节,保证学习质量和效果。
  接着,开展整风运动,整顿党的学风。两年的学习运动,全党取得了成绩,也有不足,即存在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的错误学习态度和方法。针对这一问题,1941年,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提出要对这一错误方法进行彻底改造,并提出实事求是思想方法,整风运动正式开始。经过三年多的整风运动,最终确立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整风的方针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经过延安整风这一我党历史上普遍的深刻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破除了孤立的、机械的看待马克思主义的错误思想和方法,端正了科学对待马列主义的态度,树立了正确的学风思想。
  再次,注重调查研究。我党要想带领广大人民取得革命胜利,除了要掌握革命的理论,还需要了解革命的实际。而调查研究则是了解和掌握党的政策、策略和时事的重要方法,是联系理论与实际的桥梁。毛泽东曾提出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著名论断。为此,我党成立了相关的调查研究机构,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去到基层、农村开展广泛的全面的调查研究,撰写了大量的调研报告。如张闻天的《神府县兴县农村调查》、林伯渠的《农村十日》、妇女生活调查团的《沙滩坪调查》。
  最后,创办学校,进行系统的马列主义理论教育。延安时期,我党在土窑洞里创办了大批攻读马列主义理论的学校,如马列学院、陕北公学等,开展马克思主义教育,培养理论人才。在这些学校中,都开设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自然辩证法等课程。学校的教师配备都是精通马列主义的理论大家,如毛泽东、刘少奇、艾思奇等。
  三、延安的窑洞有马列主义的现实启示
  延安的窑洞有马列主义,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老一辈革命党人用马列主义理论武装全党、教育全党的生动实践,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自觉,更是为今天我们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
  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真理,其指导地位是不可动摇的。党和国家的事业之所以取得辉煌成就,根本在于马克思主义行。而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理论品质,是马克思主义永葆生机和活力的关键所在。因此,我们要立足和把握时代和实践,坚持理论创新和创造,围绕党和国家以及人民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生动实践,不断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新发展,赋予理论以新的内涵与特征,才能让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之树长青。同时,理论每发展一步,理论武装也必须得跟上理论发展的脚步,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学习型政党的建设,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来武装全党。要深入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把厚的书往薄了读,把薄的书本往厚了读,不断掌握其中的科学思维和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后,要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列主义优良学风,破除非马列主义的不良学风。我们学习和研究马列主义时,不仅仅是学懂弄通吃透马列主义的理论,还要与现实相结合,注重研究现状和实际,指导实践。在应运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时必须以所处时代的历史的具体的实际为转移。只有这样,我们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底色才能永不变色,才能开创不负历史、不负人民、不负时代的伟大事业。
  (作者单位:延安干部培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