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槐岗查看油桃长势 “去年4棚油桃刚挂果就卖了1万余元,今年挂果还不错,所以,我更有收获的信心了。”5月20日,甘泉县下寺湾镇下寺湾社区李泉村民小组的村民张槐岗高兴地说。
今年49岁的张槐岗是土生土长的李泉村民小组的村民。2002年以前,张槐岗一直靠种地维持生活,收入本就不多,加上家庭的开销及赡养老人的费用,让他们一家人的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一度陷入了困境。2002年,全县动员种大棚,憧憬着致富梦的张槐岗积极响应号召,种了一座温室大棚,年均纯收入有5万余元。
“这些年来种植温室大棚蔬菜,可以说既有失败后的艰辛,又有成功后的喜悦。”张槐岗感慨地说,“大棚种植掌握技术是关键,刚开始种大棚的时候,因为技术不过关,又没有经验,大棚蔬菜的产量和收入一般,后来村里、镇政府专门邀请了专业技术人员面对面、手把手为村民传授种植技术。从第二年开始大棚就逐渐赚到钱了,现在基本上自己就成了技术员了。”
因为条件有限,张槐岗在这里只能种一个大棚,2009年9月起,他在吴起县租了3个大棚种植蔬菜,平均每年的纯收入在10万元以上。可在2015年,因为家里的老人生病,所以他又回到了下寺湾社区,2016年,继续种植蔬菜。空闲时间,张槐岗到处外出考察,从中看到了时令水果的商机,就从2019年起在李泉村民小组以每亩200元的价格流转了土地,并自费以每米1000元的价格建起了长约80米左右的11个大棚,共占地900余平方米。
政府每米补贴400元,让他更有信心地栽了油桃、大樱桃等时令水果的树苗。从此之后,张槐岗更加专心经营着大棚。“种植大棚必须能吃苦,经营蔬菜大棚的时候,我就害怕经营不好,现在开始经营时令水果了,我更要细心谨慎。”张槐岗笑着说。
张槐岗每天从网上、书上查看时令水果的种植技术,又考虑到蔬菜大棚在下寺湾社区,而时令水果在李泉村民小组,两地之间的距离有些远,所以他就开始研究用手机操作大棚的帘子,“我在经营好蔬菜大棚的同时,也要经营好时令水果,如今两者都不误,一年下来光蔬菜大棚的纯收入就在7万元左右。今年,油桃的产量估计有2500余公斤,两个棚收入10万元左右不是问题。是种大棚让我走上了致富路。”张槐岗说。
2019年,张槐岗带头成立了时令水果合作社。像张槐岗这样,在下寺湾社区积极种植大棚的农民还有很多。目前,下寺湾社区种植蔬菜大棚68座,时令水果8座,棚均纯收入5万余元,去年人均纯收入16008元,高出全县人均纯收入4000余元。社区主任庄朵春说:“下一步,我们想通过合作社,把农户统一管理起来,利用科学技术提高农产品质量,争取把社区的产品用品牌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