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
扎根泥土向阳开
——记北道德乡东村党支部书记助理杨泽轩
杨泽轩(中)入户走访
杨泽轩(右)查看苹果长势
  通讯员 杨亚茹 杨雪
  “这两年,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咱们村支部班子更加团结,产业发展持续稳定,党群关系更加融洽,乡风文明程度进一步提升,村容村貌持续改善。”近日,在村“两委”会上,杨泽轩激动地说。
  杨泽轩是富县北道德乡东村党支部书记助理,大家都亲切地叫他“小杨”。2020年9月,大学毕业之后,他这个“城里娃”果断放弃了留在大城市的机会,通过陕西省委组织部组织的选调生考试,成为了北道德乡东村的党支部书记助理。
  在两年的基层工作生活中,杨泽轩已融入了这片土地,以“三手”扎根基层,生根发芽,成为果农心中的“安全员”,村史传承的“宣讲员”,战疫一线的“防控员”,在迅速进入工作角色的同时,也走进了老百姓的心里。
  1 做“握手”干部,融入村庄
  初入东村,杨泽轩两眼一抹黑,各项工作都难以开展,感觉无从下手。
  为此,杨泽轩从该村文化历史悠久为出发点,蹲点调研东村会议旧址,先后完成了《东村村情调研报告》《如何建设美丽东村专题调研报告》《东村永录组改革开放以来村情变化调研报告》;村内大力发展樱桃产业,他便去田间地头实地考察,摸透本质、吃透内情,打开群众的话匣子,聆听他们的生活生产,记录他们的急难愁盼,寻找机会多关怀,有政策及时送上门。
  东村的主导产业是苹果,基本上家家户户都以苹果为生,但每年春暖花开之际,也是果农们最揪心、最操心的时候。倒春寒致使果花受冻果农血本无归的场景在他心中盘旋了无数遍,杨泽轩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坚持上户和利用村喇叭全天不间断宣传防冻措施,动员群众做好果园防冻工作,成为果农心中名副其实的“安全员”。
  那段时间群众碰到杨泽轩就笑着说:“你这后生,没果园比我这有果园的还急。”群众对他的称呼也渐渐从那个咱村的“年轻娃娃”变成了“小杨”,这也是他一步步融入这片土地最好的见证。
   2 做“动手”干部,真抓实干
  农村工作不能光说不做,要知行合一,做“动手”干部。刚到村里工作时杨泽轩时常说起来头头是道,做起来却摸不着头脑,不知道从何入手。
  群众收入主要依靠苹果产业,杨泽轩便恶补自己的知识盲区,狠抓技能提升,请教群众,自己动手尝试挖坑防冻、放网防雹、卸袋铺膜、剪枝刮腐,从群众眼里的门外汉逐渐成为“老把式”,也真正成为村里一个壮劳力。
  东村是省级历史文化名村,杨泽轩走访入户调研时常能听到长辈用山东乡音讲述红军那段艰难岁月的光辉历史。“小伙子,我见过毛主席嘞,我们当时都不知道,只管叫他‘大个子连长’,毛主席率领中央军委机关在咱们村可是驻扎了20多天,还在这指挥了一个大胜仗。”一位大伯对他说道,那会他们都自发为红军提供住宿,并积极为红军运送粮食、搬运伤员。
  追溯和感悟那段红色历史,让杨泽轩对这片土地产生共鸣,主动申请成为了东村会议旧址的一名红色讲解员。“服务大局,团结一致,奉献自我,这是我们东村传承下来特有的精神内涵……”如今,作为东村会议旧址红色讲解员,杨泽轩向每一位到访的游客学者自豪地解说道。
  3 做“举手”干部,担当作为
  进村入户摸排返乡人员,宣传防疫知识、动员群众做核酸检测、重点对象管控、参与南坡路口执勤等诸多任务……在疫情突至时,杨泽轩敢于举手报名站在第一线。
  与此同时,杨泽轩还主动申请加担子,摇身一变成“大白”。陪同医护人员每天往返百余公里为各村重点地区返乡居家隔离人员做核酸检测,并按时送往县疾控中心。工作虽然辛苦,但他从不喊累。杨泽轩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越是急难险重岗位才越能积累经验,才越能锻造敢担事能做事的铁肩膀和硬作风。
  “我有一个想法,把我的选调生工作补助资金拿出来买一些米面油,慰问咱村的困难党员,尽我自己的一点心。”“七一”时,杨泽轩找到支部书记秦小虎开口提议道。
  考虑到杨泽轩离家远,来回花费大,支部书记秦小虎起初不同意,但最后还是拗不过他,勉强答应了。
  农村工作琐碎繁杂,基层干部更是得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有时身心疲惫之时杨泽轩也会问自己,放弃大城市国企的专业性工作到村任职为了什么。但当他因为村民们的喜悦而快乐、因村民们的愁苦而忧虑的时候,似乎找到了答案。“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杨泽轩说,“驻村经历教会我一不图名二不图利,是我一生的宝贵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