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味的煎饼 起锅、擦油、刷面糊,不到两分钟,一张金黄酥软的煎饼就摊好了。在富县北道德乡东村,村民张金莲的纯手工石磨煎饼坊前,终年缭绕着诱人的香气,隔着窗户往里看,一张张新鲜出炉的煎饼令人垂涎欲滴,张金莲则在灶台前忙活着。
“我采用的是传统石磨手工做法,将配制好的小米、大豆、玉米、高粱等谷物用旱石磨蜕皮,然后把筛好的糁子浸泡12到14个小时,用水石磨磨成糊状进行摊制,这样可以完全激发谷物的香气。”张金莲说,虽说这样制作的煎饼比不上机械制的圆滑好看,但却保留了大多数人记忆中的味道。
东村是陕西省历史文化名村,煎饼则是东村有名的特色小吃,也是不少村民的“致富宝”。为了赢得顾客口碑,张金莲秉承着东村人的老实厚道,用料充足、保质保量、用心摊好每一张煎饼,这才造就了她的“金字招牌”。
“好的煎饼要薄如蝉翼、厚度均匀,这不但要求煎饼糊磨得要细、稀稠得当,最重要的还在于摊,手要麻利、注重效率,眼睛要尖、把控火候。”张金莲说。
十余年积累的经验,让张金莲摊出的煎饼金灿灿、薄如纸、圆如月、香浓郁、味扑鼻,不仅深受当地消费者的喜爱,还让很多人外地人慕名而来。但在张金莲看来,自己的煎饼还有改进的余地:“有很多顾客喜好这一口,我就得对得起他们,做出个样子来。”
如今,随着人们对食品营养的需求不断提高,她也与时俱进改良了煎饼做法,除了玉米面煎饼,还摊出小米、黄豆等口味的煎饼,一经推出就供不应求,很多人购买都得提前打电话预定。
在顾客的口口相传下,光顾张金莲煎饼生意的除了回头客,也多了很多年轻人,其中不乏想要拜师学艺的。张金莲说:“摊煎饼是个细心活,也是个体力活。早上三四点钟就得起来磨糊、摊制,要做好就先要能吃得了苦。现如今我年纪大了,一天也就摊个300张左右,等将来摊不动了,就把这门手艺传下去,让年轻人折腾去吧。”
一张煎饼虽小,却让像张金莲一样的农村妇女们,凭借着一技之长,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
未来,张金莲还想给自己的传统石磨煎饼注册商标,成立传统石磨煎饼加工合作社,通过线上线下等渠道,把村里的特色农产品推向更广阔的市场,带动更多的村民共同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