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5版
发布日期:2022年09月14日
辛文军:难舍悠悠红枣情
辛文军一直牵挂着果农的红枣收成
  眼下正是红枣成熟的季节,连着几日遇连阴雨天气,让延川县红枣技术专家辛文军很是担忧,天气一放晴就急匆匆去了地里查看情况。
  与红枣打交道的近40年里,辛文军跑遍了延川的山山峁峁,从指导乡亲们栽种枣树到如今倡导发展设施种枣,即将退休的辛文军心里最割舍不下的始终还是红枣与枣农。
  8月31日,记者来到延川狗头枣的原产地——延水关镇庄头村,一颗颗硕果累累的红枣树映入眼帘。“这些就是我当年下乡让大家种的枣树,看今年结的果子多喜人。”一走进庄头村,辛文军就和村民郝九高熟络地打起了招呼,关心地询问裂果的情况。郝九高家有30亩枣树,预计今年会有个好收成。
  在延川,红枣的种植历史悠久,且一直是黄河沿线群众致富的主要产业。1983年,刚刚毕业的辛文军被分配到当时的延川县林业工作站工作,开始了与红枣的不解之缘。对于黄河畔长大的辛文军来说,特别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乡亲们能够从种枣中获取更多的收益。
  “我刚参加工作对红枣种植不熟悉,就一边学习一边实践,常常要在为农民培训的前一天看一晚上的书,第二天走在路上还要不时翻书,就怕自己不懂。”辛文军回忆当时下乡的经历,仿佛历历在目。很多村子山路崎岖,需要步行才能到,有时候一下乡就是一个月。
  早些年间,延川红枣以传统种植为主且品种单一,枣农大多以销售干枣为主,产值并不尽如人意。为了打破这些发展瓶颈,辛文军不断外出考察学习,引进新品种进行试点,对当地品种进行改良,一心扑在优化红枣产业的事业上。
  “现在咱们这里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降雨量随之增多且比较集中,这成了困扰枣农的一大难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辛文军优化红枣品种,研究提早或推后红枣成熟期,虽然有一定的帮助但收效甚微。“要减少自然因素的影响,还是要发展设施种枣。”在庄头村发展的钢架拱棚里,辛文军感慨地说。
  近年来,延川县引进蛤蟆枣、蟠枣、七月鲜等优良品种,进行设施化密植栽培,已建成温室大棚枣和防雨棚375座,所产鲜枣6月底就可以上市销售,销售期一直延长到10月中下旬。这不仅解决了红枣裂果问题,促进了产业提质增效,还为产业发展注入了活力,开辟了产业发展新途径。
  “做农业工作,一定要在一线跑,坐在办公室里是干不出事来的。”作为当地枣农们家喻户晓的红枣技术专家,辛文军现在常常在路上被枣农们挡住去路,咨询枣树种植的有关问题。虽然即将退休,但是辛文军也乐此不疲,心里始终牵挂着黄河畔上的红枣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