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北京一场雨,早上却悄然而止。艳阳高照,晴空万里。这不禁使我想起当年延安插队时,我们的“雨天情结”。
1969年,是我们北京二中初二五班同学到青化砭公社朱家沟大队插队的头一年。春节过后,我们就开始跟着社员们一起出工“受苦”了。最初主要是捣粪、送粪,后来天气渐暖,开始上山掏地。
记得那段日子,我最盼着下雨。
插队生活没有星期天。平时除了赶集日,你可以请假赶集放松一下,再就是下雨天大家都不能出工,你才能理直气壮地歇工。
陕北黄土高原常年干旱缺水,靠天吃饭是当年的常态。所以一场雨水,就显得十分珍贵。尤其后来,雨水在我们心目中渐渐与“假日”融为一体时,它更升华成为我们的最爱。
记得在下雨天不能出工的日子里,我们或者忙些个人的杂事,或者看看书、下下棋……苦中偷闲,真是惬意万分。
但是后来几年,我们的“雨天情结”慢慢有了变化——由原来盼望白天下雨好歇工放假,变为希望夜里下雨白天晴了。
为什么呢?如果白天是晴天,不是还得出去干活吗?不想歇工了吗?不是不想,而是更想多打几颗粮食。“夜里下雨白天晴,打了粮食没处盛。”庄稼汉都知道这句话。意思是夜里下雨后,庄稼得到滋养,白天太阳一晒,庄稼就会噌噌往上拔节儿……是好年景的兆头,有望能多打几颗粮食啊!
插队的第二年起,我们头一年的供应粮食没了,我们全靠工分吃饭。队里的庄稼能多收些粮食,我们年终也能跟着多分几颗。在生活的“逼迫”下,一年过后,我们真正变成了自食其力的庄稼汉。
这时候,“雨天情结”虽然还是我们的最爱,但内容变了!变成了希望“夜里下雨白天晴”了。
过去祈盼下雨天可以歇歇工放个假什么的,好像都成了很遥远的事情。多挣工分,才是硬道理。
不知不觉,插队的日子已经过去几十年了,但是一有个风吹雨打,总是不由想起当年,想起我们的“雨天情结”,想起我们的“最爱”。
昨夜大雨,我心想,这雨如果放在我们朱家沟,地里的庄稼该喝饱了吧?白天太阳再这么一给力,我似乎都能听到庄稼“啪啪”的拔节儿声……想你,我们的“最爱”!
谨以此文,缅怀我们当年的“下雨天”,缅怀我们的青春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