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2022年09月27日
早产儿如何保健康?
记者宋伟刘晶
  可爱的小七(化名)终于要出院了,他是一个30周的早产儿,在北医三院延安分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度过了40多个日日夜夜,在儿科医生和护士的精心照顾下,他闯过一个又一个的难关,从一个只有1540g的小早产儿长到了近2300g。小七的父母见到他时也掩盖不住内心的激动,可在高兴之余又不禁担心起来,回家能照顾好小七吗?对于初为父母的他们来说照顾孩子一点儿经验都没有,更别说是照顾一个30周的小不点了。医护人员一边鼓励小七的父母,一边有条不紊地一条一条给他们讲解早产儿出院后应该注意的事项。
  那么这么小的早产儿出院后,应该如何照料才能保证健康呢?为此,我们采访了北医三院延安分院(延安市中医医院)医学硕士、新生儿病区副主任医师姬婷婷。
  喂养需要注意的问题
  姬婷婷说,母乳是最好的营养选择,但因为出院时大多数早产儿仍存在生长发育落后的问题,若只给予纯母乳喂养并不能满足其营养素的需求。只有加用含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的母乳强化剂的母乳喂养,才能确保满足预期的营养需求。大量数据表明,强化母乳喂养能促进早产儿体格的理想增长和骨骼矿化,而且请家长放心:母乳强化剂是非常安全的。早产儿强化营养至少要喂养至校正胎龄40周~52周,在强化母乳喂养的同时,还需加用维生素D和铁剂等。
  早产儿辅食添加的时间一般不宜早于矫正年龄4个月,不迟于矫正年龄6个月。添加的顺序同足月儿。宝宝在1岁内以母乳为主,但辅食添加种类要多。
  早产儿易出现的并发症
  听力:所有早产儿均应定期进行听力随访,通过监测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或听力筛查来对听力障碍进行筛查,目标是要在生后6~9个月内排除听力障碍。
  视力:所有体重<2000g或胎龄<35周的早产儿,在生后5~7周时均应行间接眼底镜检查,并根据首次检查结果眼科定期随访。所有早产儿在1~5岁体检时均应检查视力。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出院前需对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早产儿做出院准备及评估。出院后应根据睡眠、觉醒、喂养时缺氧情况和临床指标(主要指生长和运动耐受力)来决定是否增加或减少、停止给氧;在停止给氧后出现生长缓慢、睡眠和喂养困难应继续供氧。积极防控肺部感染,加强营养支持。
  出院后的体格发育监测
  姬婷婷提醒大家:早产儿要定期到儿童保健门诊复查,监测孩子体长、体重和头围的增长情况。测量指标与矫正年龄时间所对应的生长曲线相比较,监测孩子出院后的追赶生长速度。
  循序渐进地对早产儿进行运动训练。北医三院延安分院儿保门诊有体格监测等项目,会对宝宝的运动发育水平进行评估,并进行个体化的指导和训练,所以儿保监测对于早产儿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与孩子交流的方式。要温柔体贴地对待早产儿,初回家庭,早产儿可能会表现出易于哭闹,但是家长又觉得不理解他哭的含义,往往会被折磨得坐立不安。实际上,初回家的早产儿,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最初的3天和最初的一周,对于孩子和父母都非常重要。最初3天,要避免奶汁反流,避免呛奶,喂养奶量要由少到多,逐渐增加;最初一周,避免呼吸道感染,避免接触陌生人,每天和宝宝说说话、聊聊天,让宝宝逐渐适应家庭环境,适应父母的照顾,避免短期内再住院。
  随访的具体安排
  首次随访:出院后1周,评估母婴适应情况。第二次:纠正胎龄满40周时,全面评估神经系统发育情况,必要时做头颅MRI。出院后1~3个月内:重点是体格发育,尤其是体重方面的追赶生长;指导合理喂养;监测相关合并症(胆汁淤积、听力损害、早产儿贫血、慢性肺疾病、早产儿视网膜病);早期神经系统干预。出院3~6月内:重点评估神经系统发育情况,早期识别发育障碍,便于个体化干预措施;膳食营养指导。出院后6~12月内:重点神经系统发育干预;膳食营养指导。随访频率一般来说是出院后至12个月,每1~2个月一次;1~2岁,每3个月1次;3~6岁,每半年1次。
  在听完医护人员详细的讲解后,小七的父母心里踏实多了,十分高兴地接宝宝回家。姬婷婷说他们还会继续微信指导新手爸妈,让他们能有足够的信心,在今后的将来养育好小七,让他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