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指算来,我已经过了60多个春节了。在我的记忆中,留下深刻印象的春节有,但不多。唯有1969年的春节,让我铭记于心,久久不能忘怀。
那是我从出生以来第一次背井离乡、一个人在外地过的春节。那个春节,没有过节的欢乐,只有倍思亲的愁绪。现在,虽然距离那个春节已经过去53个年头了,但回想起来,往事仍历历在目……
我们是1969年的元月19日离开北京,21日到达陕北的。我们到达陕北时,离春节只剩20多天时间。
寂静的小山村来了一帮北京学生,平静的山村生活被打乱。每天总有一些老乡带着好奇,有意无意地从我们住的窑前走过。他们想看看这些从大城市来的人与他们有什不同。
春节是中国人的传统节日,虽然当时人们的生活很苦,但村里仍然有过年的氛围。陕北妇女手巧,剪个窗花贴在窗户上,增添了节日的气氛。家境好点的,就开始摊黄儿、蒸豆包、炸油糕,准备年货。
1969年的春节,是我们这些知青在农村过的第一个春节,国家和队里还是很重视的,粮库按比例给我们每个人分了几斤白面,几斤软糜子面,还有半斤麻油。
2月17日是大年初一。一大早,队长亲自下厨给我们炸油糕。许久没闻到油腥味的老乡纷纷来到知青灶,个个吃得嘴油汪汪的。我们刚从北京来,肚里的油水还没完全消耗掉,根本看不上这东西。小麻子油还有一股特殊的味道,我只是象征性地尝了尝,没感觉有多好吃。
春节期间,我们去老乡家串门,这才体会到了陕北人的朴实厚道。虽然老乡家生活很苦,但是你去了,他们会把你当成上客招待,把家里最好的东西拿给你吃。所谓最好的东西,无非是些核桃、炒熟了的小麻子。他们会在碳盆上放一壶茶,茶沸了,请你喝。赶上饭点了,他们还不让你走,非要让你留下来吃饭。我第一次吃杂面条、摊黄儿就是在这年春节。
插队离开后,我曾先后4次回村。这时候,老乡们都住上了楼房,吃上了商品粮。所以很难再寻到饸饹、搅团、漏鱼儿这些具有陕北特色的吃食。而像粘豆包、摊黄儿及炸油糕仍保留着。尽管品种丰富,可我再也吃不出1969年春节的那个味道了……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节过后,万物复苏,小山村开始活跃起来。我也开始了我一年零七个月的插队农耕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