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崔永平
有一种职业,没有经历过就不知道它的艰辛。有一种艰辛,没有体会过就不知道它的滋味。300多天的援非之旅,中国(陕西)第9批援马拉维医疗队弘扬人道主义精神,彰显出了大国风范,实现了人生价值,获得了无限幸福感。
2021年11月14日,中国(陕西)第9批援马拉维医疗队逆行出征,踏上了去非洲执行为期一年的援外医疗任务的旅程。因新冠疫情肆虐,医疗队整整辗转两个国家、历经4个昼夜、经过1万多公里,才抵达援助国马拉维首都利隆圭,开始了为期一年的援非医疗工作。
在马拉维,最严峻的挑战是当地落后的医疗条件对健康和生命的威胁。艾滋病高发的马拉维,医生每天的工作几乎都要面临职业暴露的风险;检测、防护措施都达不到要求,患者入院及术前不查血播,无法预知手术病人是否患有艾滋病、新冠等传染病,因HIV患病率较高,外科病人只有在医护人员职业暴露后才给患者化验HIV抗体,阳性医护人员服用抗阻断药物。而且,当地人员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意识薄弱,所有医疗队员援非工作一直是在随时有可能被感染的环境下进行。
2022年8月21日早上5点多,一产妇从家中被送往医院,双胞胎临产,而且其中一男婴已于家中分娩,7:05,该患者于产房臀位顺娩一女活婴,新生儿均转入儿科治疗。患者产后因胎盘残留发生产后出血,治疗后,子宫收缩好转,出血渐减少,同天患者出现发热、心动过速、咳嗽。化验血尿常规,肝肾功,新冠抗原检测。血常规示重度贫血,新冠抗体阳性,于隔离病房进行治疗。
在马拉维此类患者很多,入院前患者不行新冠抗体常规检测,只有出现发热及重症肺炎症状时才化验。产科医护人员防护极不严格,很大一部分不戴口罩,患者可以随意进出新冠病人住的隔离病房。一间大病房有16张床位,病人多时加上地铺加床可住20人,病人和陪人均不戴口罩,只有新冠病人佩戴口罩且佩戴方式及持续时间比较任性。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上班真是如履薄冰,随时有被感染的危险。但是,每次看到被治愈后的患者脸上纯真的笑容,队员们会如释重负,顿时觉得一切都值得。
在国家卫健委、陕西省卫健委及延大附院的大力支持下,队员们得到了可靠的保障,能无后顾之忧地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近半年来处理门急诊病人600多人次;克服艰难,成功主刀及指导完成妇产科专科手术400余台,手术效果均达预期效果,得到了当地医务人员和患者家属的一致好评。
在非洲,当地可食用的绿色蔬菜种类极少,几乎买不到中国蔬菜,好在姆祖祖驻地院子后面有一块自留地,医疗队都会从国内带蔬菜种子过来种植蔬菜。时间不长,油菜、白菜、西葫芦、生菜、茼蒿、白萝卜、香菜、南瓜、蒜苗等在不大的小院里竞相生长。在非洲这片神奇广袤的土地上,队员们发扬自力更生的延安精神,实现了自给自足、丰衣足食。
再过2个月,医疗队就要完成这一年之约。回首过去的300多天,他们“医”路坚定初心、争分夺秒,“医”路守护初心;身处贫穷落后、缺医少药、疫情蔓延、传染病高发的马拉维,医疗队仍不畏艰苦,弘扬延安精神和白求恩精神,用实际行动践行中国援外医疗队精神,为马拉维卫生健康事业贡献自己应有力量,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贡献陕西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