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文昌采摘苹果
近日,在宝塔区桥沟街道烟洞沟村村民马文昌家的果园里,处处弥漫着沁人心脾的果香。一颗颗娇艳欲滴的苹果正仰着笑脸,俏皮热情地欢迎八方来客。
这段时间,马文昌忙得不亦乐乎。2016年,马文昌经过土地流转承包了72亩地,栽种了乔化树,从开始栽植就施有机肥,果树严格按照“3233模式”早拉枝、强拉枝、扶主杆等措施进行密植管理。今年是马文昌果园结果的第4年,一直种植有机苹果且获益颇丰让马文昌成就满满:“我的苹果口感和质量非常好,今年一颗卖到了15元,还有9颗装一箱的卖了138元,卖得非常好,买我苹果的都是回头客。今年我套了70多万个袋子,总产量近19万公斤,预计要卖到320万元左右。”
桥沟果农李志亮也一样忙碌。最近,他忙着将采摘下来的苹果装箱,准备给客户发快递。李志亮说,他家今年的苹果销路也特别好,很受市场欢迎。“从以前的客商在果园里收苹果,到现在网上销售和市民朋友们认养果树两种销售模式,给我们果农拓宽了销售渠道。现在的苹果发往全国各地并且都包邮,几天就能收到,沿海城市的市民都喜欢吃我们陕北苹果。我现在的收益特别好,一年的收入是以前的两倍左右。这要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让我们果农赶上了好时代。”言语间,李志亮对今后的日子充满信心和期盼。
这段时间,同样为苹果事业忙碌的还有柳林镇果农石海军。记者见到石海军时,他正在将采收回来的苹果进行分级分选。多年来,他家的苹果销量一直不错,这几天他又通过直播的方式,将苹果卖出去了不少。石海军介绍说:“到了我们延安苹果销售阶段,我们在抖音、快手、淘宝等都有直播,我在海南还有直营店,我们柳林镇的苹果已经出口迪拜。今后,我有信心把苹果种得更好,让全世界的人都能吃到我们延安苹果。”
好吃的果子会说话。近年来,柳林镇在苹果生产管理中,坚持前生产和后整理双向发力,致力于打造生态绿色无公害特色水果产业,经过大家的口口相传,每年上市的新鲜苹果早早就通过电商开始预定销售。该镇镇长王生海介绍说,柳林镇在苹果种植中积极推广有机苹果生产技术,大力推行秸秆覆盖和次生林腐殖土进果园,使苹果品质有了很大提高,商品率达到85%以上。后整理上,通过“产前+产后”“线上+线下”的方式积极开展“延安有我一棵苹果树”认养活动,让延安苹果亮相义乌国际博览会、义乌森博会、陕西农高会等。截至目前,该镇80%的苹果已经销售获利,剩余20%的苹果已全部入库。下一步,柳林镇将充分发挥小冷库、电商的作用,积极销售,确保柳林镇实现从果业大镇迈向果业强镇的目标。
陕北的气候、光照、纬度、海拔等非常适宜苹果种植,加上滴灌技术、矮化种植技术、选果生产线等不断发展,就地卖出,销路不愁,大力发展苹果种植业可谓天时地利人和,是最好的、最合适的产业。据了解,今年,宝塔区49.9万亩苹果迎来了成熟期,实现苹果总产量41.1万吨,预计产值可达20亿元。截至目前,已完成苹果销售30多万吨,特色山地苹果产业为宝塔区乡村振兴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产业支撑,苹果也成为广大果农的“幸运果”“致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