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绍军给梅花鹿投食 初冬时节的陕北,天高云淡,瓜果飘香。站在宝塔区柳林镇中庄村鼎上鹿园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鹿场,极目远眺,湛蓝湛蓝的天空下,层峦叠嶂的绿色山峦起起伏伏,犹如绿色的海浪向天际延伸。丝丝微风飘过,偶有“呦呦”的鹿鸣声传来,使人神清气爽,心旷神怡。
鹿场主人张绍军指着眼前一字排开的180多只梅花鹿说:“这些年,我在外打拼,东奔西跑,感觉还是回到家乡创业心里最踏实。”
数年打拼创业路 跨界转型搞养殖
中庄村位于偏远的山沟中,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这里已成为城中村。对张绍军来说,30年前的中庄村可不是现在这样。“那时的中庄村是一个偏僻的穷山沟,出行困难,交通不便,立地条件差,耕地基本都在山上。我小时候家庭条件不好,生活困难,父亲为了一家人的生计和养育我们兄妹4人,承包了村里的一块撂荒地,种豆播谷,添补家计。”对于少年时的张绍军来说,中庄村是一个非常苦焦穷困的地方,他特别渴望离开这个地方。
初中刚毕业,一心想离开这个穷山沟的张绍军,跟着亲戚学开车。2004年,张绍军拥有了自己的车,开始跑长途运输。随着事业的发展,张绍军开始承揽一些土石方小工程。他敢打敢拼,勇于吃苦,又陆续承包了一些施工项目,赚得了人生第一桶金。
2019年,在浙江宁波施工期间,一次偶然的机会,张绍军来到当地的一个鹿场,梅花鹿产业发展的前景让他大开眼界。
回到延安后,想发展梅花鹿产业的念头一直萦绕在张绍军心头。通过网络和咨询朋友,他了解到梅花鹿养殖主要在东北。于是他直奔东北,经过10多天的实地参观和学习考察,更加增强了他发展梅花鹿产业的决心。
2021年春,张绍军再次赴东北考察学习回来后,便开始筹建鹿场。他先从黄陵购买第一批19只梅花鹿,后来又陆续从铜川和东北购买了100多只。
张绍军一边精心养殖,一边学习。经过4个月的饲养,当年6月份,张绍军收割了第一茬鹿茸。搞工程的这些年,张绍军结识了很多朋友,第一茬采收的荐鹿茸、鹿茸血短短两三天就全部售完。随后鹿茸、鹿肉、鹿茸血酒等产品供不应求,预订电话络绎不绝。延安对鹿产品的需求之大,让张绍军没有想到,后来他只接收预定客源,无法保证临时客人的购买。
面对现实如此旺盛的消费需求,今年,张绍军从东北再次引进50头鹿,短短两年时间,张绍军的梅花鹿已发展180只,综合收入80余万元。随着鹿群数量的不断增多,鹿场扩建已迫在眉睫。
在柳林镇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积极推动下,经过反复勘查、综合论证,最终张绍军将新鹿场建在山梁上自家承包的撂荒地一处向阳的山坡上。“这里向阳通风,空气清新,远离居民区,清静没有噪音干扰,非常适合梅花鹿的生长。”张绍军自信地介绍道。
如今,除了正常的鹿茸、鹿肉、鹿茸血酒等销售外,富有创新精神的张绍军,还推出了每只鹿保底收割鹿茸2.5公斤以上的认养模式,很受欢迎。
回乡创业最踏实 养鹿前景无限好
“我就是在这个村子长大的,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是那么熟悉,一景一物都是那么亲切。”张绍军说,“在外打拼10多年,我从年少时一心想离开这个偏僻的小山村,到现在对家乡的情怀愈加浓厚。回过头来,还是觉得回到养育我的这片土地创业心里最踏实。”
新鹿场建在山梁上,张绍军将山下的泉水引到上山,并自己耕种了玉米、豆子、苜蓿、菌草等庄稼和草料,初步实现了自给自足。“现在,我的鹿晒的日光浴,喝的山泉水,吃的山野草,看着蓝天白云,望着绿色山峰,呼吸着清新的空气,享受着陕北大地上最惬意时光。”张绍军笑着说。
谈起养鹿前景,张绍军说:“东北是我国梅花鹿养殖发源地,也是最大的养殖基地,在那边养鹿如同咱们陕北养殖鸡、鸭、牛、驴等家禽一样,几乎家家都养鹿。近些年,梅花鹿价格持续走高,稳中有升,市场需求大,只要防疫跟进,一般很少有疾病发生。咱们这里牛羊吃的草料,梅花鹿都可以吃,而且每天的进食量还没有白绒山羊多。延安四季分明,很适合梅花鹿养殖。”张绍军滔滔不绝地介绍说,“鹿全身都是宝,食用和药用价值都非常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质量的不断提升,人们尤为注重日常的养生。鹿茸、鹿肉、鹿茸血酒等鹿系列产品都是养生的最佳选择,鹿系列产品得到更多人的认可。”
张绍军憧憬着未来,如果三狼岔这条沟道里村村有鹿、家家养鹿,就能形成以鹿为主导的产业链,一定会让乡亲们过上更加幸福富裕的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