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22年11月14日
平凡的你 微光如炬
通讯员 辛嘉颖 刘小艺 记者 刘小艳
    ●杨卫虎为居家隔离村民采集核酸
  “喂,卫虎,刚接到应对办通知,咱们单位临时抽调6名核酸采集人员,你做好具体安排工作。”
  “卫虎,晚上天冷,御寒物资都要安排妥当,有啥困难有啥事随时电话沟通……”
  疫情发生以来,延川县延水关镇卫生院院长刘海峰每天都要接打许多电话,“只要是关于疫情的,一个电话都不能拒接,安顿的事一件也不敢马虎。”
  考虑到医护人员短缺问题,刘海峰决定与副院长杨卫虎前往镇上居家隔离人员的住所,上门为他们采集核酸。
  刘海峰和杨卫虎来到距离卫生院较远的一处院子。院内住着两位老人,因年事已高、腿脚不便,无法前往核酸采样点。
  “我从小在这里长大,这里的父老乡亲更像是我的亲人,现在他们年纪大了腿脚不便,我们上门比他们来采样点方便多了。”杨卫虎说道。
  在这个特殊时期,很多村民担心去医院看病有诸多不便,就通过微信和电话咨询刘海峰。刘海峰的手机始终保持24小时开机,接到村民的电话,不论何时,立刻接听回复村民的问题,为村民及时解决看病就医问题。
  采样回来后,刘海峰将采集好的样本放上转运车上,将运送样本到实验室。平日里,司机师傅倒班休息时,刘海峰便会亲自开着救护车,穿梭在各个核酸采集点。实在累得不行了,就在车上趴一会,转身又投入到工作中去。
  除了做好疫情防控各个环节的对接沟通,安排部署一线医护人员后勤保障工作之外,刘海峰和杨卫虎也会根据全镇疫情防控需要,及时补防有空缺的位置。当值班人员短缺时,院长、副院长都是“替补”,哪里需要人,哪里就能看见他们的身影。
  疫情面前,哪里需要哪里上。刘海峰和杨卫虎的心中不止时时忧心着疫情防控的每一个环节、每一项工作是否落实,更是常常惦念着各个岗位医护人员的冷暖安全,总会抽时间到卡口去看望,实在没时间也会打电话提醒他们注意身体,做好个人防护。
  在延水关省际入口处,医护人员拓英英在寒风中值守了12小时,身体虽冷,但心是暖的,干起工作来更是认真利落。
  “我们是两班倒,有时候觉得很辛苦,但是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能够为咱们的疫情防控出一份力,感觉自己很开心,也很自豪。”简单质朴的言语却道出巾帼的豪迈语气。
  疾风知劲草,平凡见伟大。此次疫情发生以来,延水关镇卫生院全体干部职工始终将疫情防控职责记在心上、扛在肩上,齐心协力、共克时艰。在疫情防控工作中,他们既是“战斗员”,又是“守门人”,也是昼夜兼程的“摆渡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
  的医者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