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棉被》剧照 ▲演员排练 ▼主创人员实地学习 记者朱佳雨南卫东 通讯员王明如惠慧
陕北道情《一条棉被》由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延安市文旅局选送,子长市文化馆、子长市文化艺术培训中心演出,《一条棉被》以韵味浓郁的陕北道情唱腔,质朴无华的语言,生动鲜活的表演,展现了1934年冬,陕北革命根据地创始人谢子长因枪伤复发,隐姓埋名到灯盏湾一农户大妈家养伤,受到大妈无微不至的照料。大妈对红军的坚决拥护以及对谢子长的无限信赖与崇敬之情,让谢子长深受感动,临行前,谢子长不惜暴露真实身份,将刘志丹所赠的一条棉被留给大妈御寒保暖的故事,展现了谢子长真挚的为民情怀和坚定的革命理想。
9月15日晚,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在河北雄安新区落下帷幕。整个艺术节,陕西共有11件作品参与文华奖和群星奖评选。经过激烈角逐,陕北道情《一条棉被》摘得群星奖,创子长文艺历史新高。自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文华大奖、群星奖评选改革以来,陕西连续第三次斩获群星奖,此次陕北道情《一条棉被》问鼎群星奖不仅创下子长文艺成就历史之最,更填补了陕西曲艺门类奖项空缺。
过往时光,一路坎坷。两年前确立什么主题的作品参与大赛?为何要用陕北道情这一曲艺形式来进行呈现?背后又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为此,记者采访了《一条棉被》的部分主创人员。
红色文化+黄土文化 好作品离不开好主题
2020年3月,子长市文化馆副馆长张琴收到了要参加第十九届群星奖的任务。“当时我真的没有想过,要从哪些方面准备。”张琴回忆道。
子长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拥有独特的地域文化,为文艺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艺术源泉,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子长道情分东西两路,传统唱腔20多种,传统剧目50多本,是陕北道情的集大成者。
提起子长市,就不得不让人联想到谢子长,谢子长是西北革命根据地和西北红军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虽出身富户,却自幼许身报国,学生时代就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投笔从戎,受党的派遣奔走于西北各军阀及国民党部队之间,开展兵运工作,策动了著名的清涧起义和渭华起义,为创建人民自己的武装进行了不懈斗争。
“从来没有人做过关于谢子长的道情作品。”本着反映子长本土特色的初心,张琴决定用子长专业的“道情”这一表演形式,编创讲述谢子长的故事。
以棉被体现“情”好作品离不开好剧本
“确定了红色文化的主题后,起初考虑用‘军大衣’作为切入口,但是军大衣太过单薄,不能反映出军民鱼水情谊,所以我们选择了更厚重一些的‘棉被’作为切入口。”张琴说。
在看剧的过程中观众会发现,剧中角色会来回为对方盖上棉被,对于这部剧来说,这既是剧情需要,也是一种切题。《一条棉被》从立项之初便把情感的抒发用在这一小细节上,也同样投射在戏外的现实受众里。
好的道情作品离不开唱词和音乐的精益求精,由于缺乏经费,张琴能省就省,多方筹措资金,邀请陕西省曲艺家协会副主席、陕西省文化馆副馆长王茵,国家一级编剧、著名曲艺家曹伯植和延安市文化艺术中心创作研究部部长曹彬等省内外知名曲艺专家,对唱词内容逐字逐句反复推敲,为音乐进行全新编曲,赋予了陕北道情崭新的艺术生命力和感染力。其间,主创人员更是先后对剧本进行了十五次修改,三次对音乐进行重新作曲编排。
“中途有想要放弃的念头,万一拿不上奖,费用肯定全部要自己出。”张琴说“,但我们就是想创作出叫得响、传得开、留得下的作品,给子长留下点东西。”
《一条棉被》采用了传统曲艺二人坐唱、乐队现场伴奏,在继承传统陕北道情唱腔的基础上进行了全新创作。张琴和王茵反复查找历史资料、多次走访调研,为了更真实生动地塑造人物形象,先后到子长革命烈士纪念馆、谢子长故居、灯盏湾(谢子长逝世地)等实地走访,进一步了解谢子长将军的感人事迹,终于让《一条棉被》重新激活一个古老的曲种,让陕北道情重新以曲艺的形式回归舞台。
民间艺人来助阵 好作品离不开好演员 当张琴来找民间艺人贺四出演《一条棉被》的时候,开口第一句话就是“没钱”,贺四也爽快地答应:“咱们都是子长人,咱们成功了,这个作品就流传下来了,我不提任何报酬。”
贺四出生在有唱道情传统的村庄,道情是他的老本行。贺四的父亲就是当地一个有名的旦角演员。1986年,他听了陕北说书大师张俊功的说书大为震惊,于是就拜张俊功为师学习。从业多年,获奖无数,是最合适的主演人选。
然而,另一个主演的人选却历经波折,“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一招一式均考验演员的专业功底,选了几个演员,大家纷纷摇头“拿不下”,偶然间,乐队的贺小利进入了张琴的视线。“他的声音适合唱道情。”贺四也赞同。
“我表演是第一次,道情更是不会唱。”贺小利起初并没有信心,为了让他入戏,主创团队用了四个月时间帮他磨戏,还一起开车去往谢子长的故居。看着破窑洞里的煤油灯和土炕,“这个场景一直就在脑海里,今天终于看见了。”贺小利终于感觉自己入了戏。
“要把鱼水情理解到位,才能演好谢子长。那时候,老百姓对红军领袖就是有这样的一种感情。”贺小利说。
尤其唱到“娘,我就是您的儿子,我们红军战士都是您的儿子”时,主演贺小利每每动情落泪,真情实感让整部作品从细节处收获了专业好评和认真对待观众的用心,身为这个作品的导演,张琴觉得“值了”。
这好那好,创新加苦干,才是子长宝。
一支竹筒,两片简板,唱一次很容易,难的是唱一生。比赛演唱时,贺四和贺小利左臂怀抱道情筒,右手三指在道情筒下端皮膜处叩击鼓面,边唱边击。道情唱腔只是上下句无限反复,为渲染艺术效果,道情艺人在演唱过程中,以上下句对仗型为基础,通过一定的变化,衍变出起承转合。获得了奖项,也确实完成了主创人员所希望的,有“专”有“情”的样子。
“走过了一道道黄土圪梁梁,回头望,灯盏湾依稀灯火闪,照亮了黎明前的黑暗。”心底里唱出的道情,回荡在子长的山峁沟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