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长高台,有重耳川。相传为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流亡之地,风光甚好。我心慕之,于仲秋时节,机缘凑巧,得行于此。
大山腹地,山路蜿蜒。在一岔道处,立有一木质简易山门。额匾蓝底,上有“重耳谷”三个鎏金字。进门便是下行的弯弯山路。转过山弯,豁然开朗,可见山谷,有亭翼然,临水傍崖。水边绿草茵茵,数棵高树秀木繁阴。及到跟前,四角茅亭,为群贤亭。谷畔开阔处,有一块大石斜卧,青苔覆身,旁有绿树依偎轻掩,石上红色镌刻“抚琴台”。草色绵延,伴着山泉清冽,潺潺而流。
此大山幽谷,人迹罕至,自然清雅。我不禁于心中赞叹,好一处所在,难怪重耳能在此避难十二年。我猜想,他这十二年的生活大约是安逸的。这是母舅翟国境内,生活优渥,还娶妻生子,身边有介子推、赵衰等九位豪杰贤士追随。每日在此群贤聚议,谈笑风生,临水吟诵,弹琴长啸,习武练功,韬光养晦。有英雄气美人情,或可消解一些去国怀乡之憾!
沿山泉溯源而上,峡谷渐窄。心中期望作武陵人,缘溪行,一探秘境。山崖上怪石嶙峋,乱石穿空,石窍各异,圆方扁锥,大小深浅不一,如石崖之眼耳鼻口。想着峡谷大风而过,定如庄子所说,风吹万窍,其声各异;风唯一体,窍则万殊。庄子应该是领略过此种风景的。再行则见石崖上有似珊瑚礁状,如浪花波澜,又如雾凇琼枝,像现代派的抽象画。又有几处形削壁立,似有飞瀑直下斧凿留痕,更有如人如狮如龟者,石崖状貌,叹为观止。
山谷极狭处,一巨石置于当谷。石中裂开,仅容一人过身。脚底是清溪,有垫脚石块。一同行者立于石缝仰头观望,石崖蔽天,上有树枝欹侧伸逸。正感慨不已,后面同伴皆呼挡道快行。等踏过回首,我惊异此巨石从何而来?两岸山崖顶窄仄皆不可落,是地震海运使然?未可知也。唯见巨石上已有树丈余高,野花香草在微风中摇,真是造化之妙!
行到水穷处,深谷石崖似合掌而围,一水石罅泻流,下自成一泓碧潭,晶莹如翡翠。潭上石崖有红色隶书“养心潭”字样。碧水清潭中,自有一种清凉之气弥漫其间,可以濯缨濯足濯洗心灵。在此自然之境,听水声风声鸟声虫声,观蓝天流云碧潭奇石,此乃人生一大乐事!
折返顺流而行,山谷渐宽,溪涧成小河。两岸芦苇萋萋,茅草离离,又是一番景象。同行一美女有感,且行且吟:“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山谷长约三公里,还有转运石、聚贤崖等古迹,因天色不早,未能走完,只得留待想象。
黄昏中登上狄青山,是高台区域的制高点。抬望眼,苍山如海,有荡生层云之感。暮色苍茫,山梁上有圆木栅栏依山脊线而走,脚下正有丛丛雏菊灿然怒放。遥想北宋之际,此地边塞,狼烟四起。狄青将军,铁甲寒衣,仗剑雄立,斜阳残照,边霜角声,沧桑之意,一时难以尽述。
人的生命是短暂的,而自然宇宙是永恒的。春秋时的重耳,北宋时的狄青,都因英雄事迹而在历史自然中恒久流传。愿我辈等以此为志,有更大境界更大作为!